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消除农民工子弟对城市的畏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6日11:06 云网

  日前,大兴区教委在关闭七色光子弟学校之前曾承诺,将安排这里的孩子到刚建成的一所民办公助学校上学。但家长们仍感觉有不少问题。(8月15日《新京报》)城市父母有一句名言,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教育部门来说,也不应让打工子弟输在起跑线上,要给所有受教育的孩子“同质”的机会。

  而我们必须坦承的是,在当今的社会大环境中,一些城市对打工者的歧视尚没有完

全消除,这无疑会波及到打工子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我的课桌在哪里:农民工子女教育调查》,收录了北京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胡竟《给政府的一封信》,其中表露出打工子弟对身份的迷茫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负担:“有时候,我自己都搞不懂我们是谁,用温暖的词来形容我们的话,别人就叫我们城市新移民,用准确的词来形容我们,就叫打工子弟,倒不如干脆称我们为弱势群体。我们生活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身份的低下,让我们觉得有些自卑,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显然,在内心里,打工子弟并不认为自己真的不如“别人”,但是,他们却千真万确地每天生活在不如别人的心理暗示之下。他们租住在“别人”的城市里,上的是无办学资格的打工学校,当城市孩子学习之余在网上冲浪时,很多打工子弟在昏黄的灯光下找不到一张学习的书桌,很多人上了几年学也没摸过一次电脑。他们从一开始就无法融入到城市生活,身居城市一隅,却被拒于城市文明之外。

  每每想到这些,他们幼小的心灵不能不自卑,也不可能不对公办学校既喜且惧。

  教育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在大兴区关闭七色光子弟学校之前,北京海淀区已经关闭了全区所有不符办学资格的打工子弟学校,一万余名打工子弟将被转入公办学校就读。人们有理由相信,所有的打工子弟都将在寄居的城市里享受到城市标准的义务教育。但是,新的问题在考验着他们,如何融入新环境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人格的健康发展,是他们面对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教育部门拿出针对性的办法来;另一方面,整个社会更应该勇敢地对那些长期通行无碍但实则不合时宜的歧视说“不”。

  上面提到的那位小朋友在信中还写道:“我们这代人,从小就生活在北京这个繁华的大城市,希望永久在这里生活,不希望回老家过那种贫困的生活。”听到这些稚嫩的话语,我们应该意识到,今天那些所谓的打工子弟,明天也将是城市的主人。他们未来能否表现合格,其实今天已种下了种子。为了他们的明天,我们今天得努力。

  □许朝明(北京网络编辑)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