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80后”的爱心在生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05:46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本报评论员 曾颖

  一个网名叫“缘梦解语”的漂亮女大学生,因一次偶然机缘认识了一位八十多岁的外来老婆婆,并将其病、贫的生活状况在自己的博客上播出,引来数百名和她一样的同龄人关注,她的爱心和善意,在短短几十天时间里,便如星星之火在网上熊熊传递。远在美国、意大利和斯里兰卡等国家的网友,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们打算将爱心,从关注一个婆婆发展

到关注身边能见到的所有需要帮助的人。(本报今日14、15版)

  这样的事在社会上已非常普遍,但这条新闻仍令人感到兴奋和激动。因为他们是属于“80后”的一代——出生于1982年到1988年,这个年龄段,目前正是负面新闻较多的一群。而这条新闻,却与通常的情况相反。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从媒体上看到有关“80后”的新闻,不是哪个小青年大骂老前辈为狗屁,便是抄袭文章不承认错误不道歉,再不就是什么“啃老族”等不雅称号。今年8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发展研究所对全国青年大学生的调查显示,“80后”的大学生们,高消费、自私、精神萎靡、自以为是、难以沟通等特征是社会舆论对他们的普遍印象;他们也因此被认为是“20年来形象最差的大学生”。

  在这里,不打算对这种结论做认同或反对的简单判别。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特征,不同时代生的人也会因为所处的生活环境与所受的教育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待人处事方式。有时,代际之间会有尖锐的差异和冲突。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和冲突,在有的人看来是“前浪”对汹汹而来的“后浪”的恐惧和不满反映;有的则被认为是前辈人们身上“九斤老太太”似的顽固与守旧的表现;而在有的人看来,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必经的过程。

  和他们的前辈一样,“80后”也是在一片误解和质疑中走上社会的。而且他们正在成为社会的重要部分并最终成为主流。他们的性格特征,将决定我们社会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发展和走向。

  如同上世纪50年代的人们对60年代的人们缺乏吃苦精神的质疑和担心那样,60年代的人们对70年代的人们的责任感和爱心充满了疑虑。而这一切已是过去了,现在走上前台的已是这群名叫“80后”的人们了,他们有前人不及的良好教育与丰富的生活资源,但他们也像传说中那样缺少公共感、爱心和包容……

  好在,这些品质并不是天生的,后天也是能够发现并补足的。像“缘梦解语”和他的网友们的爱心呼唤能够得到积极的呼应,并且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得到发展,让我们看到了“80后”年轻人对善意和美好的愿望与态度,这是令人激动和鼓舞的开头。愿他们的爱心像滚滚长江那样源远流长,而不是像焰火,短暂而新鲜地美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