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材料系教授“不务正业” 留长发蓄胡子每天模仿帕瓦罗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06:0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浓密而微卷的长头发,满腮的胡子,一双熠熠生辉的眼睛———“难道帕瓦罗蒂秘密来到成都了?”昨(16)日,记者第一眼见到外表酷似男高音帕瓦罗蒂的姜义祥教授时,下意识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他是西华大学材料系教授,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中国的帕瓦罗蒂”。63岁的姜义祥在上月底结束的澳门第二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上,凭一曲《我的太阳》捧回声乐美声大赛老年组金奖奖杯,同时还获得“中华优秀艺术人才”嘉奖。

  结缘>>>

  曾是“清华第一男高音”

  采访中,谈到兴致处,姜教授用那宽广雄浑的高音演绎唱起经典曲目《我的太阳》,顿时,一个活脱脱的翻版帕瓦罗蒂出现在眼前———如果不是那口成都话从他嘴里蹦出来,你准会生出“与帕瓦罗蒂相遇”的错觉来。

  姜义祥跟音乐结缘已经有40多个年头。“1960年,我考入西安交通大学,参加了校合唱团,第一次听到《我的太阳》,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姜教授回忆说,从那时起,他就受到音乐的感染,经常抄录世界名曲,然后回寝室里哼唱。

  1978年进入清华大学机械系读研究生,凭着一首脍炙人口的《祝酒歌》,他唱得学校里无人不晓他的大名,于是赢得了“清华第一男高音”的美称。

  1993年,姜义祥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来到了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在一次演出上,他演唱了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被当地的意大利人称为“中国的帕瓦罗蒂”。2000年,在参加由四川有线电视台主办的四川首届“欢乐总动员”模仿秀大赛后,有人就建议他不妨模仿帕瓦罗蒂,从此他开始试着模仿帕瓦罗蒂留起了长发和大胡子,并且买了帕瓦罗蒂的全部专辑进行练习。2002年,姜义祥在娇子音乐厅的首个音乐独唱会上,演唱了帕瓦罗蒂的很多经典曲目,从那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称呼他为“中国的帕瓦罗蒂”。

  结晶>>>

  怀揣论文唱出国门

  然而,这位“中国的帕瓦罗蒂”达到现在的声乐水准却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我靠的是热情。”姜教授说,除了在70年代,一位川音的老师教给他一些基本的发声入门法外,纯粹是兴趣和热情让他在音乐的路上越走越有劲。

  “1993年,我在芝加哥伊利诺斯大学访问时,曾到过林肯艺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观看过许多大师级人物的演出,只可惜没看到帕瓦罗蒂的演出,但这些演出给了我不少歌唱方面的熏陶。”欣赏和模仿,使得姜义祥的演唱水平不断提高。

  除此之外,“舞台是检验一个歌手的最好地方”,姜教授说,自己不仅在学校唱,还进公园唱,2002年,他在娇子音乐厅举办了首次个人独唱音乐会。

  “那次音乐会下来,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自己那么能唱”,姜义祥兴奋地说。2004年,在府南河边举行的中秋晚会上,姜义祥又过了一把“个唱瘾”。他参加的所有演唱会,均属于公益性质,不收取一分钱的报酬。这些年来,他怀揣论文在世界各地作学术报告之余,也将歌声带到了美国、新加坡、泰国等地。

  “很多专业的高音歌唱家到50岁以后就不能唱了,但我却还到处跑,一有机会就唱,现在想来,我这辈子还是很跳赞的”,姜教授笑着说。

  结合>>>

  科学艺术并行不悖

  姜义祥所从事的专业是型砂研究,它与歌唱简直风马牛不相及,要知道,这是发生在一个纯理科学者的身上,而偏偏两者在他身上竟能完美地融为一体。

  记:恐怕很多人都曾问过你类似的问题?

  姜:是的。我最喜欢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科学艺术看来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但都来源于同一个地方———我想它就是最好的答案。

  记:在您看来,专业和唱歌,孰轻孰重?

  姜:它们是互相平衡的。我也没有给唱歌固定一个框架,没有规定自己要达到哪样的高度。很多人都认为理科生似乎应该枯坐于实验室,没有自己的爱好,其实,这是错误的。在我身边,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只不过不像我这样能上台唱出来罢了。

  让姜义祥自己都觉得巧合的是,他的科研成果获得省科技三等奖,而歌唱又获得全国中华大家唱四川赛区的三等奖均是在同一年,“由此,我认为科学和艺术是并行不悖的”姜义祥说。科学上,他最喜欢爱因斯坦;艺术上,他欣赏帕瓦罗蒂,能让他在二者之间游刃有余的是老庄哲学,“歌唱到尽兴处,往往能让我达到无我境界,忘掉自己的年龄,职业。”

  任教这么多年,姜义祥共开了15门课,其中,最受欢迎的竟然是跟他的专业毫不相干的“音乐欣赏”选修课。姜教授说,他是“站在一个理科生的角度上来欣赏音乐的”,因此,他了解学生们喜欢的是什么。

  姜义祥并没有要出专辑、借着帕瓦罗蒂红一把的计划,他只希望自己用中文也照样能再现帕瓦罗蒂唱意大利歌曲的韵味,“虽说歌唱让我心态年轻,但我有自知之明,今年我已63岁,希望用较少的精力干更多的事”。

  对话

  和小孩子一起觉得很年轻

  7月24日,姜义祥代表四川赛区参加澳门第二届世界华人青少年艺术节,他参赛的项目是老年组声乐美声大赛,和他一起去的全是小孩子,“我非常喜欢小孩子,和他们在一起就觉得自己非常年轻”。

  记:听说你今年4月还参加了中央台主办的“梦想中国”,并成为四川赛区年龄最大的选手?

  姜:是的,只要有机会,我都会参加这些活动。

  记:是否会觉得自己水平这么高,却还和20来岁的小姑娘、小伙子们比拼有点不搭调?

  姜:不觉得。最好的课堂是舞台,在舞台上,每人风格各异,都自有闪光点,和年轻人在一起,我能捕捉到什么是时尚。

  记:那您喜欢看目前的各种选秀活动吗?

  姜(笑):喜欢。什么莱卡我型我秀、超女、青歌赛、加油好男儿,我都要看。我觉得唱歌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真、善、美,尤其是超女比赛,喜欢她们因喜欢而唱的单纯动机,更喜欢超女们在面对淘汰时所表现出的善良面。

  早报记者关义霞摄影李国东

  社区观察

  没有界限才精彩

  埋首于科学实验的理科教授与浪漫热情衣着鲜艳的男高音,在我们的脑海里很难融为一体。也许在我们的固有的观念里,科学与艺术,是格格不入的。

  姜教授却向我们证明了事实并非如此。那么,姜教授是否就只是一个另类的个案?其实,很有些鼎鼎大名的人物,是文理皆通,且爱好艺术的。比如爱因斯坦,他自己就说,他的小提琴演奏成就不亚于他在科学方面的发现。只是他在科学方面的成就太瞩目,而很少有人去关注他在艺术方面的爱好,追寻这二者之间是否有些相辅相成的因素。

  而在中国,“礼”与“乐”也从来是相连的,且是儒家文化之源。中国古时的那些有成就的人物,大都是“琴棋书画皆通”的。琴无疑是与音乐相关的,棋则要求有严密的

  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书画则既是艺术也

  要求有深厚的文学修养。精通这四样,几乎是古时一个知识分子的基本要求。

  然而,为什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竟有了“科学与艺术”格格不入的刻板印象了呢?这一印象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也许这是因为文科和理科从高中时严格划分后,理科生们就不得不淹没于那些枯燥的数理化中而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机会与文学艺术亲密接触,而当一批又一批除了懂科研搞技术而没有什么艺术修养的理科生毕业后,人们心中的刻板印象就越来越深刻了。

  姜教授说:“科学与艺术是并行不悖的。”正是因为他心里没有那些人为划分的界限,才使他活得那般精彩。■杨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