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新车开出一身牛皮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08:42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通讯员建文仁和金陵晚报记者陈菲

  【金陵晚报报道】 驾驶新车半年,车主突然患上牛皮癣,体无完肤。经人提醒,车主做了车内环境检测,结果甲醛严重超标2倍。一怒之下,车主将汽车销售商告上法庭,要求退车并索赔15万元。然而,这起备受关注的江苏省首例车内污染案,最终却以车主撤诉黯然收场。

  开新车患上牛皮癣

  2004年6月初,东风雪铁龙公司全面降价,原先要卖12.98万元的爱丽舍16v降至11.98万元。这一劲爆价令朱宇峰兴奋不已,自打驾照到手后,他一直期待该车降价,于是,毫不犹豫地掏钱买下一辆。

  新车上路,朱宇峰倍加爱惜,可烦恼也随之而来,他发现车内总有股异味,遂向销售商咨询,得到的答复是:“新车有味正常,开一段时间就没了。”想想也是,朱宇峰便没再深究。

  由于购车正值大热天,车内时刻打足空调,根本没有开窗透气的机会,这股味道也就一直跟随着朱宇峰的爱车。

  潇洒几个月后,到了10月份,朱宇峰身体突现不适,头屑巨多,全身发痒,且症状一天天加重。在家人催促下,朱宇峰于去年1月前往医院治疗,确诊为“牛皮癣”。

  “突然得这病我就很奇怪,吃了药不见好转,还越来越严重,全身都出现了红斑点,这让我更奇怪。”朱宇峰说,他的症状连医生也非常纳闷,经过再次复查,医生认为可能是装修后环保不达标所致。“我家和单位都没装修,哪儿来的环保超标呢?”思前想后,朱宇峰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了新车上。

  车内甲醛严重超标

  为彻底查明真相,2005年4月5日,朱宇峰委托权威检测机构——苏州市苏环室内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爱车进行了车内甲醛、苯、TVOC含量检测。汽车封闭了1小时,检测结果令朱宇峰大吃一惊,其车内甲醛浓度全部超标,不合格。“这还了得?”有了这份权威的检测报告,朱宇峰立即要求汽车销售商赔偿损失,并召回该车,可销售商的态度却令他意外。销售公司认为,朱宇峰所做的检测不具有权威性,且无法证明牛皮癣系甲醛超标所致。

  为证明车内甲醛超标,同年6月30日,朱宇峰再次委托检测。这次,汽车封闭的时间为“太阳照射3个小时”,检测结果为:车内游离甲醛浓度为0.268mg/立方米,而国家标准为0.08mg/立方米,超过了2倍之多。而此时距离朱宇峰买车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车主起诉索赔15万

  再次拿到检测报告,朱宇峰理直气壮地将汽车销售商告上苏州沧浪区人民法庭。他认为,买车得了牛皮癣,无论生活、工作还是精神上,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遂要求汽车销售商退回购车款及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15.983万元。

  对于这场诉讼,汽车销售商似乎也信心十足。他们坚信,汽车的各项指标完全符号国家质量要求。而朱宇峰手中那份“甲醛浓度超标”的检测报告,是参照“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得出,但室内标准并不能用来衡量汽车内部甲醛指标。所以,这份检测报告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与此同时,牛皮癣的发作和甲醛没有任何因果关系,遂要求法院驳回朱宇峰的诉讼请求。

  车主无奈选择撤诉

  这起江苏省首例车内污染案立案后,备受各界关注。除了相关法律法规可否套用外,人们颇为关注的是:牛皮癣与甲醛超标是否有关系?为此,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专门前往北京委托司法部下属的法源司法科学证据鉴定中心对朱宇峰的病进行鉴定。

  经过3名主任法医师的多次推敲研究,翻阅大量国内外资料后,最终认为:未见牛皮癣发生与甲醛之间有因果关系的文献报道。难以明确接触甲醛后机体发生免疫功能异常改变,从而诱发牛皮癣的发病机制。

  此外,由于国家缺乏相关的规范性标准,也缺乏对汽车内甲醛含量测定的数据与标准,故本次鉴定无充分依据确定甲醛浓度升高与牛皮癣发有因果关系。

  面对这份鉴定报告,原先满怀信心的朱宇峰很是无奈。“我很想不通,总不能因为没有‘标准’,就让我们消费者自认倒霉吧?据我了解,车内污染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危及驾驶者的生命健康,但却不被人了解,如果再不出台相关检测标准,遇上这事消费者怎么办?”

  昨日,朱宇峰向法院撤回了起诉。但他表示,会继续和汽车销售商协商此事。

  (文中人物系化名)

  ■专家释疑

  牛皮癣与甲醛有关?

  朱宇峰的“牛皮癣”与“甲醛”有没有关系?记者采访了南京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许惠娟主任。许主任表示,“牛皮癣”的发生,除遗传、感冒细菌感染等因素外,精神过度紧张也会造成。如朱宇峰排除了特定的感染源,很有可能是因为新手上路,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就目前而言,医学界还没有因甲醛导致“牛皮癣”的先例。

  许主任告诉记者,车厢内较为严重的污染物主要是甲醛和苯。甲醛超标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哮喘甚至肺气肿等症状;若长时间呆在甲醛超标的车厢内,则可致癌促癌。苯属致癌物质,轻度中毒会造成嗜睡、头痛、头晕、恶心、胸部紧束感等,并有轻度黏膜刺激症状,重度中毒可出现视物模糊、呼吸浅而快、心律不齐、抽搐和昏迷。所以,车主若有上述症状表现,则应及时找质量检验部门为车内空气做检测,并前往医院就诊。

  ■新闻附件

  车内污染情况严重

  >>>事件一

  2004年4月,中国首次“汽车内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活动启动,调查主要针对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4月1日之间购置的轿车和7座以下旅行车。调查的内容包括汽车内空气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污染浓度。依据测试标准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进行。到活动结束时,共有1175辆汽车接受了检测,涉及了市场上91款、38个国内生产厂家和6个国际厂家的产品,其中仅有6.18%的车辆能够符合上述标准。其中甲苯、二甲苯、TVOC、苯、甲醛、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最高值分别超出标准值80.2倍、17.34倍、17倍、14.45倍、6.56倍、6.8倍、3.14倍,高达87.6%的被调查新车车内甲醛、苯超标。

  >>>事件二

  去年3月15日,浙江省消协提取了待售的10个品牌的新家用车,委托杭州市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参照《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四项检测,结果表明有5个品牌的新车甲苯指标、2个品牌的新车二甲苯指标超过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空气质量标准。

  同年,黑龙江哈尔滨质检所环境检测中心随机抽检了50辆使用不足半年的新车,在调查中发现近1/3的受检车辆甲醛超标,近2/3的受检车辆的TVOC(苯、二甲苯等有机挥发物,致癌)含量超标,其中超标严重车辆的TVOC含量超过标准限量值10倍。

  ■记者手记

  车内污染控制标准有望出台

  朱宇峰选择了撤诉,这个选择有些无奈。据记者了解,目前车内环境检测的技术标准仍只能参照《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国内目前尚无车内环境检测的标准,消费者难以维权。他们明知自己的汽车内空气甲醛或苯含量超标,却很难找到法律依据去和车商或者汽车装潢商交涉。目前,室内装潢公司在工程结束后,都会提供一份室内环境检测报告,但目前国内尚没有一家汽车销售商或者装潢商向消费者提供类似的报告。

  2003年,北京女车主苯中毒致死官司最后被法院驳回,理由之一就是国家现在对车内空气质量没有颁布标准。而另一起道奇公羊“甲醛中毒”案,法院同样以我国目前尚未制定车辆内空气质量标准、车主委托检测机构所作报告不能证明车内空气质量存在问题为由,驳回了车主要求退车、赔钱的要求。

  尽早制定汽车车厢内空气质量标准,并将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让新车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即与污染说再见,而新车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安全标准,将成为其能否上市销售的核定标准之一,这才是解决新车污染问题的终极方案,也是从源头上让污染与消费者彻底隔离的关键。

  据悉,中国汽车环境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车内空气污染控制标准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当中。有关人士表示,由于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争议,原定今年年底前出台的计划很可能要推迟到明年。

  ■生活小贴士

  1、探究污染源

  究竟这些污染“藏”在哪儿?它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能把车内污染降到最低的方法呢?

  污染源一:车辆在生产时,内饰件要使用大量的塑料制品和粘合剂,这些都是产生车内环境污染的罪魁祸首。例如可以引起白血病的“苯”就来自于粘合用胶、人造革、漆面和皮革等,甲醛则主要来源于座椅套、车门衬板等针织品。

  污染源二: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之后,不但其产生的热量会增加车内污染物的挥发,而且它本身产生的胺、烟碱等物质也会对乘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这就对车辆的密封性提出了较高要求,可以保证有效地减少其他车辆的尾气进入车内造成污染。

  污染源三:很多消费者买车之后喜欢在车内摆放一些毛绒玩具、靠垫等装饰物,但如果卖到了劣质商品就会增加车内“甲醛”的释放源。同样如果贴地胶选择不当,劣质的地胶和粘合剂也会释放出很多有害物质。另外一些人喜欢在车里喷洒香水,很多香水是化学合成物,其本身也含有害物质,这样只会加重污染。

  2、车内“排毒”榜

  据国外的研究测试发现,新车出厂后,车内有害气体浓度很高,挥发时间可持续6个月以上。这些有害气体到底是一些什么物质呢?它们具有那些危害性呢?

  首先是甲醛,我们进入车内闻到的刺鼻气味多数是甲醛,它来自于车内的劣质装饰材料,长期与人接触可使人患上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鼻咽癌,高浓度的甲醛对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肝脏等都有毒害。

  其次是苯,来自于车内合成纤维和粘合剂等部位,它一旦被人长期吸入,可损害吸入者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而让人产生慢性苯中毒,严重者可能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

  还有二甲苯、碳氢化合物、卤代烃等等,这些都是车内污染的缔造者。正是它们的存在,让很多车主头晕、恶心、打喷嚏,甚至引起更严重的疾病。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