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朱仙镇“中国最美村镇”的文化复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09:37 大河网-大河报

  

朱仙镇“中国最美村镇”的文化复归

  

朱仙镇“中国最美村镇”的文化复归

  

朱仙镇“中国最美村镇”的文化复归
8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一则消息:由全国百家地方媒体推荐、公众投票产生的十大“中国最美的村镇”正式公布,开封朱仙镇名列其中。

  另一条消息接踵而至:计划总投资1244万元的中国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有望于年内动工。

  一时间,朱仙镇,这座古镇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文化遗存

  人口20多万,民商4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一片繁盛景象。

  明末,由于贾鲁河的开通,朱仙镇成为南北水运枢纽,舟船从朱仙镇南下,经淮河可远达扬州。当时全镇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20多万,民商4万多户。镇内街道纵横、百货云集,一片繁盛景象。

  然而,兴于斯,亦败于斯,依仗着水运而盛极一时的朱仙镇随着贾鲁河的淤塞走向了没落。

  朱仙镇不仅是商业重镇,也是历史名镇。信陵君门客朱亥的家乡就在这里,他的名字成为朱仙镇名字的由来。岳飞被朝廷十二道金牌召回,也是在这里。历史给朱仙镇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

  河南省现存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群之一的朱仙镇清真寺,始建于北宋年间,现存建筑有前山门、南北厢房及大拜殿、碑楼等。山门前后有8根石柱支撑,山门上布满木雕和透雕,技法独特。大拜殿由前中后三殿组成,雄伟高大,庄严肃穆。清真寺内还有大型木刻古兰经、未雨先知石、古文碑等。

  坐落在古镇西北隅的岳飞庙,经过历代扩建、修葺而名扬四海,成为全国三大岳飞庙之一。1986年,当地政府对岳飞庙进行了大规模的重修。如今的岳飞庙,有各种殿房40余间,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关帝庙是一个古庙宇建筑群,今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址,系清代建筑。庙宇宏大,建筑雄伟,为朱仙镇最宏伟的建筑群。

  此外,朱仙镇还有启封城遗址、救苦庙仙人街、苗岗古槐、明皇宫、东双泰古井和韩世忠墓等古迹遗存。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明清时期,朱仙镇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朱仙镇木版年画名扬天下,影响深远。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5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像多,严肃端庄。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但极具观赏价值,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包括鲁迅先生在内的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木版年画。

  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多幅朱仙镇木版年画。鲁迅先生不止一次赞扬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色,称赞其木刻刀法雄厚、朴实,是富有民族色彩的制作。

  嬗变之痛

  由于历史上黄河泛滥,朱仙镇并未完整保留下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

  朱仙镇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了复兴计划,雄心勃勃地要在两三年内改变落后面貌,于是开始了扩街、盖楼、建开发区等一系列动作,但这种“超常规、大跨度”的发展却没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撑。

  近年来,当地政府决定发掘历史资源来发展旅游产业,以此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是这也面临着一道道难题:由于历史上黄河泛滥,朱仙镇并未完整保留下原汁原味的古镇风貌。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启封城遗址只是一个高高的土岗;岳飞庙是在仅存的残破大殿基础上复建的,由于资金缺乏,其工艺水平有限;被公认为中国木版年画鼻祖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面临着传承危机。

  幸运的是,2002年,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启动,朱仙镇木版年画被确定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重点工程之一。

  近年来,为抢救这一民间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大力征集民间古版、古画和印制工具,恢复了“天成”、“天义德”、“天盛德”、“天义”4家老店,并积极探索朱仙镇木版年画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子。

  即将动工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设计主体为仿宋式建筑,内设年画创作室、雕版室、颜料研制室、年画作坊、胶印车间、多功能展示厅及配套用房。博物馆建成后,现存开封县文物管理所的一批古年画与古版将转至此陈列,其中包括由日本友人无偿捐赠的1056幅古年画及两块古版。

  今年,河南大学工艺建筑设计研究所在对朱仙镇全面考察的基础上,系统设计、精心制作了《朱仙镇旅游发展规划》。

  《规划》对朱仙镇给出了恰当定位:借助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打造郑汴都市带的旅游休闲古镇。朱仙镇的旅游业除发展观光型以外,还要根据当地有利的区位与水利条件,在发展的中远期向休闲、度假型扩展。

  《规划》提出,朱仙镇旅游主要打两张牌:第一张牌是传统城镇生活。利用以年画为代表的一系列古风民俗及传统建筑和景观来构建古镇的整体视觉形象,让游客体验传统城镇生活。第二张牌是岳飞庙。全国三大岳飞庙,汤阴岳飞庙纪念其“生”,杭州岳飞庙纪念其“逝”,均可概括为“文岳庙”;朱仙镇岳飞庙作为岳飞赫赫战功纪念地,定位于“武岳庙”。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一个著名品牌,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规模小、宣传少和品种少,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规划》提出,组合木版年画整体优势和可利用资源,成立朱仙镇国粹木版年画发展有限公司,把木版年画社、木版年画学会和其他作坊统一整合,统一包装、设计、价格和销售。利用年画公司成立胶印厂,筹建木版年画和胶印年画专业市场,成立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筹建委员会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六大主题

  有关部门提出了要以文化产业为支撑,把朱仙镇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古镇的发展思路。

  有关部门提出了要以文化产业为支撑,把朱仙镇打造成为文化旅游古镇的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六大主题:

  一是岳飞文化。加大对岳庙的投入力度,对岳庙进行大规模整修,开发文化项目,包装活动内容,使岳庙成为体现岳飞精神内涵的岳飞纪念场所。

  具体措施是:以岳庙为目的地,开展寻根祭祀旅游活动、岳飞古战场遗址寻古旅游活动、岳飞诞辰系列纪念活动等;组织岳飞精神研讨会;广泛征集书法大家手迹,筹建岳飞诗词书法碑廊;组织策划以岳飞和岳云父子、岳家军为题材的影视剧在朱仙镇开拍。

  二是开展充满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文化活动。朱仙镇清真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政府计划启动朱仙镇清真寺广场和清真寺民俗馆的筹建工作。

  三是做好以庙会等活动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朱仙镇的庙会历史上非常盛行,自每年正月初七的火神会到九月初九的关庙庙会、葛仙庙会,每月都有会。朱仙镇将有选择地开展庙会文化,吸引游客。

  四是做好以木版年画为主题的本土文化。2003年10月,朱仙镇被国家授予“中国木版年画艺术之乡”,已成功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县政府将积极培育年画后继人才,重点保护木版年画民间艺人,成立木版年画民间艺人联合体,保证这一类文化遗产永远地继承下去;确定腰甫村、徐砦村为朱仙镇木版年画专业村,使年画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采取市场运作方式,兴建朱仙镇木版年画专业市场。五是做好以运粮河遗址和启封城遗址为主体的遗址文化。现在沿运粮河两岸已经建成仿宋建筑一条街。县政府计划加快运粮河整修治理工程的运作,今年年内要使运粮河成为一条风景秀美的绿色河流,再现古运粮河两岸繁盛风貌。

  启封城遗址在朱仙镇古城村,系春秋时期由郑庄公筑造。启封城在西汉时因避讳景帝刘启的“启”字,改启封为开封,这就是现在开封的来历。对于启封城遗址,县政府计划建设启封城遗址公园,开发具有古国风韵的旅游项目,推向旅游市场。

  六是做好以农家休闲和绿色食品为主体的休闲文化、度假文化和餐饮文化。县政府计划在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家乐”庄园。

  科学规划

  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出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归。

  像朱仙镇这样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地方,在充分考证的基础上作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不仅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负责,更体现了对文化的尊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东勋博士提出:“科学规划,迫在眉睫!”

  刘东勋认为,一个行业并不一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老化,它不完全是时间的函数,传统文化产业等许多衰退的行业可以通过创新恢复活力。尤其是有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可以促使生命周期的相对改变。“以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虽然由于历史的变迁,其原有的材质、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需求,但若对其精品进行整理、重新包装,依然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

  刘东勋博士认为,在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文化消费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出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归。朱仙镇木版年画这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必然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对于朱仙镇现有资源的发掘利用,刘东勋博士认为,应该通过市场经济运作方式,抢救、保护濒临灭绝的传统民族文化(老字号)资源,不断创新,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民族传统文化根植于民间,对其进行产业开发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节约发展成本,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走出一条高效、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朱仙镇将成为文化旅游古镇

  岳飞庙

  木版年画

  □记者周斌实习生李放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