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千人助学北仑人这样走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0:43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千人助学北仑人这样走过

  随着“甬黔携手·万人助学”大型广场助学活动的全面铺开,北仑助学贵州贫困学子的热潮涌动到了全市。在过去的9个月时间里,1300名热情的北仑人资助了1500名贵州贫困孩子。看着这组数字,我们不由得想起了许许多多可爱的北仑人,有作为活动发起人的张义恩,有将活动推向高潮的北仑党政机关的干部,更有这1300名付出爱心的北仑热心人士。

  

千人助学北仑人这样走过

  图为5月14日,北仑影剧院广场,热心市民正在结对助学。

  

千人助学北仑人这样走过

  图为北仑区扶贫办主任王长仕与贝发希望小学的贫困孩子合影。

  一名知青的贵州之旅

  去年国庆长假,年过五旬的北仑工商分局干部张义恩(右上图)回到了自己插队过的贵州省岑巩县坪芽村。他被当年将自己当亲生儿女一样照顾的贵州乡亲们的贫困深深震憾了:他们仍住在他21年前离开时住的破房子里;许多孩子由于交不起学费,还没上完初中就回家种田或出去打工了。

  张义恩在村里呆了3天,失眠了3个晚上。临走时,本来准备坐飞机回甬的他只为自己留下了300元买火车票钱,而用剩余的钱和坪芽村的14名贫困孩子结成了助学对子。最后,张义恩还找到岑巩县希望工程办公室,带回了72名贫困学生的资料。

  回北仑后,张义恩在单位局域网上发了一个推荐72名贫困学生的帖子,希望同事们能结对助学。很快他的37名同事与72个孩子结成了助学对子。

  3月29日,本报报道了张义恩和他的同事助学贵州贫困学生的感人故事。在张义恩的牵线搭桥下,到那时,他和他的同事已先后与100名岑巩县的贫困学生结对助学。

  一个民间助学团的贵州之行

  晚报的报道发出后,许多北仑人打电话到本报,要求向张义恩学习,结对帮扶贵州孩子上学。贵州贫困学子的生活境况到底如何?他们又是怎样在困境中求学的?本报编辑部产生了派记者走进贵州的想法,希望通过我们的报道,使更多的贵州贫困孩子在宁波得到帮助。

  与此同时,北仑区委宣传部等部门也感受到了当地涌动的爱心,也很希望对民间的助学活动进行引导,让爱心发扬光大。北仑区委宣传部长邬志刚当时就说,面对民间涌现的助学热潮,作为党政部门应该做好服务工作,成为当地群众与贵州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4月下旬,由北仑区宣传部、扶贫办、本报和北仑电视台的干部和记者,以及5位北仑爱心人士组成的“北仑民间助学团”,前往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联系助学事宜,开展采访、助学活动。

  4月25日和26日,5位北仑人在台江县两所小学考察后,决定出资40万元捐建这两所小学的新教育楼,其中一位爱心人士还现场结对了24名贫困学生。本报在此期间推出了“北仑民间助学团在贵州”系列报道,前方记者从贵州发回了十多篇关于当地学子生活境况的报道。宁波的读者被苗乡学子的贫困深深震撼,同时也被他们不屈不挠的求学精神所感动,要求资助贵州贫困学生的电话,如澎湃的潮水涌进了本报新闻热线室。经本报和北仑区宣传部、扶贫办牵头,一场大规模的广场助学活动随后展开。

  

千人助学北仑人这样走过

  在台江县方召乡巫梭小学,宁波市民正在向校长王小龙了解情况。

  90分钟结对1000名学子

  5月14日上午,北仑区宣传部、扶贫办和本报联合举办的“北仑牵手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活动”在北仑影剧院广场拉开帷幕,1000多名台江县贫困生的资料被挂在了广场上。从北仑各地赶来的群众早早地来到了广场,90分钟后,1000名贫困学生被热情的北仑人抢结一空,后来者只能抱憾离去。

  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第二天,《人民日报》以“宁波:爱心帮扶贵州学子90分钟千人结对”为题,引用了宁波晚报记者采写的新闻报道和两张图片。《浙江日报》等省内近十家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贵州电视台特派记者前往北仑采访,准备将此事作为宁波对口扶贫贵州黔西南州和黔东南州专题报道中的一集播出。

  

千人助学北仑人这样走过

  5月14日,北仑一对老夫妻在北仑影剧院广场助学。

  北仑之爱仍在延续

  5月14日结对助学活动后,不少北仑人向北仑区委宣传部和区妇联的领导表达了想带孩子去贵州看望结对学生的愿望。

  6月28日,在北仑区委宣传部和区妇联的组织下,13个北仑家庭共30人踏上了前往台江县的爱心之旅。这些家庭分头看望了自己结对的孩子,还到结对孩子的家中做客吃饭。“我想给结对的孩子带去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安心学习;也想让我的孩子通过此行,学到更多的东西。”回访团团员张维珍女士如是说。

  从去年10月张义恩资助了10个孩子开始,北仑人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资助了1500名贵州贫困学生,而且,这个数目还在一天天增加。如今,北仑邮电局每天都会收到来自贵州的信件,那是贵州的孩子们在向北仑的亲人们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同样,贵州省台江县的邮电局也经常能收到寄自北仑的包裹,这是北仑好心人寄给贵州孩子的衣服和学习用品。

  山和海就这样被真情相连着。

  ■典型人物物

  励宁

  没结到学生

  就捐了一所学校

  66岁的励宁先生是北仑一家企业的负责人。5月14日,当他赶到北仑助学活动现场时,1000名贫困学生都被结走了,他找到了北仑区扶贫办主任王长仕,当场表示要捐款20万元到台江建造一所希望小学。6月4日,励宁赴台江,在坐车两个小时、步行两个小时后,来到台江县最偏僻的方召乡巫脚交小学,为学校动工仪式剪彩。

  如今,励宁先生捐造的小学已经快封顶了,巫脚交小学3名每月只有100元收入的代课老师,在新学年将会收到励宁出资的每月100元钱“奖金”。

  王长仕

  包里总装着

  贫困学生的资料

  王长仕是北仑区扶贫办主任,长年奔波于贵州和宁波之间,记者在台江采访时,台江人亲切地叫他“苗家大哥”。北仑助学台江活动的贫困生都是王长仕负责联系的,他一次次打电话甚至赶到台江,要求当地教育局和扶贫办将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调查得实一些。

  “我们得对每一个捐助的人负责,把最好的贫困学子介绍到宁波来。”王长仕说。

  今年6月,王长仕陪一位热心的北仑人去台江县捐资助学,拿回来400个台江县贫困生的资料。很快,大部分学生被结对走了,但仍剩下一些贫困生没结出去。于是王长仕就在自己的手提包里装着这些贫困生的资料,一见人就“推销”。这招还真灵,贫困生的资料一张张地少了下去。

  北仑助学

  活动历程

  2005年10月,曾在贵州岑巩县插队的北仑工商分局干部张义恩前往岑巩县故地重游,被当地的贫困深深震撼,结对了10名贫困学生。

  2006年3月,张义恩自己和发动同事资助的岑巩县贫困学生达到100人。

  2006年3月29日,本报报道了张义恩、张义恩的同事和北仑电视台职工资助贵州贫困学生的报道,北仑人纷纷要求结对贵州贫困学生。

  2006年4月26日至30日,经北仑区委宣传部牵头,北仑民间助学团访问台江,5位北仑爱心人士捐建两所希望小学,并现场结对了20多名贫困生。本报记者随北仑民间助学团赴贵州采访,发出大量报道。

  2006年5月14日,本报和北仑区委宣传部、区扶贫办、台江县扶贫办在北仑影剧院广场开展现场结对活动,90分钟内北仑人结对了1000名贵州贫困学生。

  2006年6月28日至7月3日,北仑13个家庭到台江县看望结对的孩子。

  本版撰文:记者 杨静雅 顾霄扬 本版摄影:记者 徐佳伟 顾霄扬 龚国荣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