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城市应补一堂美术课—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谈"城市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1:21 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8月17日电(记者方益波)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各地的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但是在惊人的建设规模背后,规划无序、设计不协调、破坏古建筑等一系列的“城市病”正在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创建一个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教授建议说,中国城市建设应补一堂美术课。

  四大弊端

  近日,许江教授用“美术的眼睛看城市”,指出中国当前的城市建设中存在四大弊端。

  一,有绿化没有山水。在不少城市,“绿化”变成了简单的铺草坪,没有“山水观”。他认为,好的绿化环境应该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山水中找到人与自然的“尺度”。大家为何喜欢杭州?就因为杭州有西湖,西湖体现了人与山水的和谐尺度。以“三山”闻名的福州城,如果盖起高楼,昔日美丽的山景就只有“假山”的效果。南京玄武湖如果边上盖满高楼,就会成了小鱼池。

  二,有建筑,没有栖居。许江说,人是通过建筑,而和世界相安相和,建筑是人们的归宿,应该体现出“宿命感”,而不仅仅是一个功能型的房子。城市建筑的尺度和体量在规划中非常重要,应和城市的诗意、韵味相吻合。杭州西湖边的建筑如何限高就始终是一个“重大话题”。人在湖中回望,湖滨天际线的标准如何变迁,就表现出杭州城市观念的变化。

  三,有规划,没有特色。许江说,早年间不少城市没有什么规划,但是很有特色。杭州是“三面云山一面城”,宁波是大江汇聚,依水而居。上海也是水网发达的城市,后来沿着黄浦江不断向西延展,很多水系被填平修马路,洋泾浜变成了延安路。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改造中呈现趋同的态势。

  四,有指标,没有记忆。许江说,现在的城市建设追求各种绿化指标、空气指标等等,但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文化的记忆、“栖居”的记忆、乡愁的记忆。

  抓住“造化之链”搞城市建设

  克服“城市病”,要牢牢抓住“造化之链”来搞建设。许江解释说,所谓的“造化之链”,就是各地独特的山水意境、人文积淀乃至由此形成的建筑形态、生活方式,这是中国建筑的根源。

  他说,城市的“造化之链”,既包括各地不同的山水,还包括历史、民俗,这些和各地的地志、文化志密切相关。只有把建筑放到“造化之链”中,才能继承、凸显城市的“根源性”。

  许江说,从前在南方,河道、小桥、黛瓦白墙的建筑以及水乡的生活方式,共同构成了当地的“造化之链”。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传统水乡的生活方式不存在了。现代的绿化、住宅、城市习俗正在形成新的文化。小房子变成大房子,小河变成了小沟,“造化之链”遭到破坏。

  有人认为上海淮海路的树遮挡了商店的招牌应该砍掉。但是在树中穿梭才是人们记忆中的上海的逛街。绿化树是人和建筑相联系的中介。如果是在浦东这种新城区,人和大楼之间隔着广阔的绿化带,所有的人就只能是城市文明的匆匆过客。

  许江认为,“造化之链”的不同,决定了北京所以是北京,上海所以是上海,杭州所以是杭州。

  不能只用“商业的眼睛看城市”

  建城如建园,三分匠七分主人。城市是为了人而建设的,人决定了城市建成什么样。许江认为,这就要求城市人要具有历史感,对城市有更长远的要求,而不能是脑子里只有商业价值的标准。“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要抑制人过高的消费欲望。”

  许江说,在今天的“城市化”浪潮中,我们不能只用“商业的眼睛看城市”,没有商业价值的就丢弃。比如说树,可能会挡住商店招牌,可是树是城市的记忆,是人的家园感所在,不能说砍就砍。

  他认为,新城区以及大学城的建设也一样,不应过于功能化和工具化。现在有的城市的“大学城”,大部分就是由大楼、长廊、图书馆、台阶、展览馆、人工池塘、生活区等诸元素组成,只有功能,没有像中国画一样留“空”,也体现不出当地的“造化之链”。学生们获得的是工具化的生活境遇,没有和自然的遥想对望,没有冬去春来的“望境”,人在其中,看不到自然也看不到自己。其实人和环境的对话也是修身养性的重要学问。

  许江说,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尤其要警惕趋高趋大、消费无度的现象,无论是城市还是个人的发展,都不能过分鼓励消费,盲目奢华。住在豪宅并不是“栖居”,幸福生活并不等同于奢华。人不应该无止境地扩大自己的住宅,而应该让自己和自然环境建立很好的联系,和周围的一花一木有很好的联系。(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