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仅民意更有民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2:00 光明网
严雨龙

  据报道,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官员,比较注重和善于从网上搜集民意。这是个好事,对于经常流连在网的人更应是倍加鼓舞的。不过有个现象,大有引起“关注”的必要。翻看每天网络言论与时事评论,光是那标题就是一连串的“?”。问号当然代表了对时弊的揭示,对社会存在问题的警示,以及相关的思考。

  有道是:发现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时评发现问题,揭露时弊症结所在,既是

其职责所系;也对于我们改进工作,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提示鞭策意义;可谓善莫大焉,功不可没。网评网论是个民意,更应当是个民智。但是,看到一大堆的问号,及至再作认真的浏览、阅读,还是不难“发现”,其中不少的“?”,也不过是仅仅把个问题摆来摆去,就问题而问题的理论。尤其有关腐败问题,多半表达表示的还只是“愤怒”“喊打”“感叹感慨”等等“民意”而已。除了问题本身的花样百出,评论少有“新”和“深”的成分。有些看了似乎还很有点“讽一劝百”的味道。

  把问题当“希奇”说,不敢断言就是时下网络言论、时评的一个通病,但至少问题多到成为普遍现象时那本身就是个“问题”。

  其一,许多问题实际上不是“发现”,而是“反映”。我们说无论是工作还是评论,都应当是着眼于发现问题,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把问题作浅表性的反映来反映去,于事无济,于世无补。比如贪官多迷信,前几年就有评论家作了深刻剖析(不问苍生问鬼神),现在不少人还在这上面倒腾着。离奇的事不等于就是典型,反反复复,就显得唠叨了。这还不如,多议论议论好人好事,尽管从新闻的角度未免平淡,那起码还有个彰现真善美,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评论是该“没有发现”就不要“反映”,没新的深的思考想法,还不如不说的好。

  其二,问题什么时候都存在,而且都不会少,反映问题也理所当然。但是关键要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举措。不仅是评论,在现实的工作中,给人体会很深的是我们的“评论员”、“裁判员”太多,“运动员”少。对一地一时的工作,不少人总习惯于指指点点,这也不行那也不是,就是少有人提出“怎么样是行的”,有那么点似是而非的“问题”,那说的更加起劲。实际上有的问题,从道理上理论上说确实很不应该,但是现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时,也只能这么“摸着石头”走着瞧。比如公车使用公务接待权力制约等等问题,不信重奖征召“方案”,指摘很带劲的人估计也不太有什么招数。

  其三,我们不能把“指责”当“监督”。改革开放需要有个宽松的舆论环境,需要社会更多的宽容,宽容也是种支持;改革也需要加大社会舆论的监督。指责与监督的界限还是要有所区分的。有些问题是明摆着的,案件已经在深入查处,再大量地是是非非的“揭批”“狠批”,意义不大,还是该从体制上制度中思想上的漏洞,多加思考探索,提出积极的对策,方是监督才能达到警钟长鸣。对于问题的现象,确实需要唤起社会良知,予以思想、道德等等谴责,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但是如果仅仅把这些当着是对工作的监督,是有失偏颇的。更不能用现象来否定工作,以个案当普遍地说论。事实是现在腐败案件多,正好说明了我们反腐败力度的强。舆论反映似乎是说“案”的多,论“反”的少。

  其四,要把“问题”当“课题”做。人民群众是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主体,网评网论不是也不应该是事业发展的看客,不是名副其实的运动员,起码是服务员。虽然有许多问题,你我他并非当事人,或许根本就没什么关系。但是,既然要拿来说事,那就必须认真负责,责无旁贷地作为自己的事,加以思考加以研究,切不可事不关己,信口开河,高高“论”起。或许语言不乏粗糙,但只要有那么点点真知灼见;或许还辞不达意,但只要是认真的;这都不影响我们添砖加瓦的真实。因此还是少点问题多些课题,是课题了,即使我们破解不好,自有更多的有识之士能理清。

  网络是个高科技产物,高科技是珍贵的,珍贵的东西里盛装的总该是好货。假如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的同时,多出谋划策,那么网络就是我们事业的一个大智囊库,官员搜集的就不仅是民意,更是民智,就像远程教育和远程医护一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