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何对“天价写作班”进行道德审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4:39 南方周末

  □薛涌

  在我看来,指责“天价写作班”本身没有太大意义。这个写作班,不过是个失败的商业模式,不仅赚钱有限,而且引起公关危机,砸了牌子,以后再难经营。我们需要批判的,是这一“天价”成立背后的问题。

  “天价”能炒得这么高,就在于人们接触不到这些名教授,使他们的神秘感太强。这种神秘感,又是基于我们大学的封闭。

  下面是写在招生小册子上的一段内容:

  北大中文系校外教育课程,是诞生于未名湖畔的缔造中国写作的“黄埔军校”。教师是北大中文系的正式教授和国内知名作家、文学家。这一课程,在教学内容、课时、任课教授、学术要求等方面,和北大中文系的正式课程完全一致。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毕业,将被授予北大文学学士学位。和北大正式课程惟一不同的地方,是在晚上和周末上课,学生不住校。同时,一年全日制课程的学费,仅900元人民币。这一课程的目的,是给那些当年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希望在工作之余圆一圆大学梦的人,还有那些上不起北大,或者没有考上北大的人,提供货真价实的北大教育。

  这难道不是一个梦一样的事情吗?可惜,这确实只是梦中才会发生的事。这则广告是我虚拟的。不过我并非凭空捏造。我写这则广告时,有两个蓝本。一是最近冒用北大之名的所谓“青春写作旅”的虚张声势的广告词,一是哈佛大学的校外课程的实际操作办法。这两个机构,都是现实中真实的存在。不过,在我们这里,“青春写作旅”被办成了被人们普遍声讨的“天价写作班”。如果按哈佛的规矩办,那么就应该按我所虚拟的广告词来经营。

  一

  当“天价写作班”成了人们热议的对象时,一些读者给我写信:“你为什么不声讨?”对我来讲,这确有难处。这倒不是因为我是北大中文系出身,写作班拿来作广告的曹文轩教授是我大学时的班主任。我在这个问题上的几点立场,和公众的情绪并不相合:第一,北大和主办单位都声明此事和北大无关。从行政上看,这件事似乎确实和北大没有直接关系。第二,写作班的教授们,无法为“天价学费”承担责任。他们只是和主办者打交道,不管拿多少钱,都属于正常的商业行为,既不犯法,也没有什么道德问题。他们顶着“北大教授”的名字出去讲课收费,也未尝不可。因为“北大教授”这个身份,也是他们个人成就的一部分。几个文人风花雪夜一番,顺便收几个钱,就像知名书法家给人家写几个字,拿些“润笔”一样,似乎没有必要引起这么大的公愤。但如果某些“主流经济学家”出去给人家当“独董”,同时又介入公共政策的制定,让给自己钱的企业从这些决策中受益,这里产生的“利益冲突”,才涉及重大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不过,公众的愤怒并非全无道理。这种天价写作班确实不是个美丽的事情。那么,公众的愤怒道理在哪里?今后怎样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不理清这些问题,就无法就事论事,而需要把这一事件放在我们的教育理念的大框架中看。

  这个写作班8天收费4900元,听课一天1000元,难怪仅招了二十几个人。老实说,我对这些学生的家长并不同情。孩子追星可以理解。家长则是成熟的人。愿意花这笔荒唐的钱,后果自己去承受。社会犯不上去干预公民个人的消费行为。让人奇怪的是,这样的“天价”,怎么居然还能招到学生?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个好学的中学生想接触“大师”是可以理解的。独生子女的家长为了满足孩子向上的欲念而不惜工本,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了。但他们缴“天价”的事情说明,即使是这些看上去相当有钱的家长,培养了相当好学的孩子,还是无法在我们的教育制度中找到自己满意的教育服务。

  不妨举两个例子作为对照。我有位朋友的孩子,上高中时非常优秀,喜欢写作,甚至最后一年跳级不念直接上了大学。这种思想上早熟的孩子,上高一时就对高中不耐烦了,而美国的高中要读4年。怎么办?到大学去听课。这位朋友的孩子在波士顿郊区上公立学校。她在本校老师的推荐下,跑到哈佛听课。另一个朋友住在俄亥俄,孩子4年高中,一直到当地的大学修课,等上大学时,许多课因为修过就给免了,缩短了上大学的时间,省了父母一笔学费。大学教授暑假出来办班赚钱的事情不是没有。这属于个人私事,没有人干涉,更没有人义愤。但是,由于像哈佛这样的名校都相当开放,名教授就不会奇货可居。有的明星教授的暑期班相当昂贵,但绝不至于像这个“天价班”的价格这么离谱。

  二

  在我看来,指责“天价写作班”本身没有太大意义。这个写作班,不过是个失败的商业模式,不仅赚钱有限,而且引起公关危机,砸了牌子,以后再难经营。我们需要批判的,是这一“天价”成立背后的问题。

  “天价”能炒得这么高,就在于人们接触不到这些名教授,使他们的神秘感太强。这种神秘感,又是基于我们大学的封闭。

  大学不应该是被围墙围起来,门禁森严的象牙塔。大学必须开放,服务于社会。对这一点,我们似乎大道理都明白,但在具体的操作层次,看不到任何大学在这方面有值得圈点的表现。比如,大学生定期到当地的中小学支教,本校为此支付相关的费用等。国外一些大学的做法可做参考。如耶鲁每年给几个学生提供一些奖学金,让他们到当地比较成问题的学校服务;耶鲁还有一个语言课程,让自己的博士生给当地高中学生讲授各种外文,按小时支付他们的工资,并且承担所有书本、磁带乃至旅游活动的费用,不准向任何学生收一分钱。另外,学校的许多设施,如健身房、体育场、礼堂等等,在一些周末和假日免费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开放。当地高中生,经学校推荐,可以到大学旁听甚至修课。许多大学,还容许当地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旁听。当然,还有我上面提到的校外课程。总之,大学要给周围的居民提供周到的服务,成为当地社区有机的一部分。

  三

  这次为追访这个天价写作班,记者问负责人现在可否报名时,他竟说:“你们要听交1000元就行,抓紧机会赶快办手续。明天是曹文轩教授讲,他是作家,北大中文系主任,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你的孩子即使考上北大也不一定能见到他。”

  当年曹老师在北大当我的班主任时曾向全班声明:“我的职责是上传下达。学校有什么事情,通过我告诉你们。你们有什么要求,通过我告诉学校。你们都是大人,要自己管理自己。”这样自由放任,让我们享受了美好的4年。这个不管事的班主任,至少当年不是不见学生的老师。他虽然没有给我们上过课,但会把我们领到他在筒子楼里的宿舍,给我们读他的写作笔记。然而,外面的人这样拿北大的教授炒作,是否说明了北大的校风有些变化呢?

  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前,我和同学抱着瞻仰名人的心态敲吴祖缃老先生的门。开门的家人有些迟疑,似乎在想拒客的理由。但一听到是学生,吴先生自己马上从里屋迎出来,热情地招呼大家坐下,我们的紧张一下子烟消云散。当时还在中年的张广达教授,推着个自行车,站在路口能和一个还叫不出名字的学生谈半个小时的《资治通鉴》、伯希和、宫崎市定。现在又有人炒作北大的教授有名到了学生也见不到。名人当然是越见不到越神秘。按这个规矩,越对学生不负责的教授,价码可能越高。这是在为谁办大学呢?

  (作者系美国萨福克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P1175231)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