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间信仰融入台湾百姓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7日16:1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17日电(记者张勇刘畅林楠)七八月间,记者赴台进行文化专题采访。采访临近结束的一天,记者发现下榻饭店的大门口摆上了一张长桌,上面整齐地放着水果、点心等物品,询问门口的服务生,得到的答案是“中元节到了,我们都要这样拜一拜”。

  记者不禁感叹:台湾社会的民间信仰竟然普及如斯,连繁华都市中的星级饭店也未能免俗。

  农历七月十五,俗称“中元节”,又名“盂兰节”、“鬼节”,是台湾民间祭奠祖先之魂的日子,也是道教与佛教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以往在这个日子里,台湾乡村家家户户要杀猪宰羊,准备极为丰盛的酒肉祭品,祭拜祖先。现今的祭奠方式与过去已有所不同,更多的是供奉鲜花水果。

  为期三周的专题采访期间,记者恰好还赶上了岛内民间信仰的另外两个节日。一个是农历6月24日——关帝1846岁诞辰,另一个便是农历七月初一——“鬼门开”。尽管算不上十分重要的节庆,但岛内民众踊跃参与的热情仍然令记者为之惊叹。其中,供奉关帝的台北行天宫当天就涌进了10万多人为关帝祝寿。

  一路走访台北、高雄、台南、台中等地的大小10多家庙宇,记者总是能看见男女老少们虔诚而熟练地烧香磕头、求签问卦,其中不少还是带着孩子的年轻爸爸或妈妈。

  为什么台湾老百姓会这么普遍地信仰妈祖、关帝、土地公、城隍爷等诸多神明?对于记者的这些疑问,民俗学者的回答是:早期大陆移民来台垦殖,同时带来了原乡的神祇,在艰难的开拓过程中,这些源自故乡的民间信仰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台湾的民间信仰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调整和演进,日渐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台中大甲镇澜宫,记者遇见一位来庙里祈求妈祖保佑自己升学成功的年轻学生。他说,从小长辈们就带着自己到庙里祈求平安顺遂,久而久之,自己便也习惯在一些重要时刻来庙里寻求帮助和慰藉。

  在高雄左营的启明堂,记者看到一尊神像前密密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准考证复印件。这些准考证的主人,无疑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考试中“如有神助”、金榜题名。

  采访中记者还发现,与上述这些“临时抱佛脚”者不同的是,有许多民众把到庙宇烧香拜神当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消遣”,闲暇时便会到庙里走走、拜拜,顺便也和熟识的朋友叙叙家常。

  对于这种现象,岛内民俗学者康锘锡的解释说,在台湾传统社会中,一座庙宇往往是聚落的中心或街市的起点,在提供信仰、祈福、求安的心理慰藉之外,也会逐渐成为居民日常的社交场所,甚至成为当地的教育、艺术、娱乐及议事中心。

  如是则不难理解为何台湾会有如此众多的庙宇、神坛,因为这些遍布岛内各地、各社区的民间信仰场所,早已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