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们“80后”有爱心 但不是慈善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05:3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本报报道的《帮穷婆婆 “80后”秀爱心?》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质疑者有之,赞赏者有之……网上论战,火;QQ群内交锋,火;热线观点,还是火。

  昨日,本报记者再次对当事人、研究“80后”现象的专家以及“80后”读者做了追踪报道。让他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本报记者 宋林风 张欧 实习生 郑刚

  经媒体报道,川师女大学生“缘梦”成了“焦点”。

  昨日上午一大早,22岁的她显得非常疲惫。在她的身上,正发生着“冰与火”的激烈交锋。赞扬和质疑,如潮水般涌向这位网友眼里的“漂亮女大学生”。

  ·缘梦心里话·

  不想成为焦点 不希望炒作

  关于压力 不想为自己作宣传

  记者:媒体报道后,现在关注你的人更多了,感到压力吗?

  缘梦:压力很大,我们不想给自己作宣传。

  记者:现在你有没有想过放弃?

  缘梦:想过,我们都是很普通的学生,不想成为焦点。

  关于自己 只是做了件想做的事

  记者:怎样评价自己“网播”婆婆的行为?

  缘梦:我看见了婆婆的处境,然后自己被感动了。就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她。仅此而已。

  记者:觉得自己是个榜样吗?

  缘梦:我只是个学生,做了一件自己想做的事。

  关于网友 让他们去说吧

  记者:现在网友对你的评价褒贬不一,你怎样看待?

  缘梦:我很少上QQ群。我做我的,他们说他们的。

  记者:有网友质疑你们的爱心到底有多大?

  缘梦:我们不是慈善家,不一定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得更大,也就是抛砖引玉。

  记者:有人说你们炒作。

  缘梦:我们只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而已,不希望这件事真正变成炒作。

  关于80后 还是很有爱心的

  记者:你自己也是“80后”,你怎样看待“80后”?

  缘梦:因为我们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不少人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吃苦受累,因此逐渐变得自私自利,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不闻不问。

  但这段时间以来,我在网络上和现实中都认识了不少同龄朋友,从他们身上看到,其实不少大学生还是很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通过这件事情,我想,我们“80后”不是缺少爱心,缺少责任感,而是缺少献爱心的渠道和正确的引导。

  ·学者大实话·

  我曾经错怪了“80后”

  “我今天看到你们的报道,很激动。我希望能对她们进行解读。”昨日, 看到本报报道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郎家文打来电话。他说,他近年来一直从事对“80后”的研究。 “你们的报道和我研究的结果很接近,那就是:‘80后’的爱心在生长……”

  郎家文的儿子今年21岁。最初,郎家文对自己那“80后”的儿子“非常不感冒”。父子俩经常发生冲突。“分歧特别严重时,我会对他挥拳头。”郎家文说,儿子读大学时,很少去学校,父子俩为此冲突不断。后来,郎家文发现,儿子在家是在做自己的事,并且做得很好。“我知道自己错怪了他。”

  郎家文说,从那时起,他对“80后”一代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研究这一代人。对“80后”的研究,郎家文主要集中在对这代人的生活态度、对社会的思考、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生存状态等进行调查。郎家文说,他对“80后”的看法是:这是一群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网友反应·

  一群“80后”网友走出网络,走进现实扶贫经报道后,在网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仅昨日上午,专门开通的四个QQ群“缘梦解语”全部人满。

  对于这群“爱心”或“作秀”的人,网友纷纷表达了看法。

  ●赞赏者 “慕名而来,是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小姑娘。有可能的话,愿意为你们的事情尽绵薄之力。”

  “在被妖魔化的中国大学生当中,希望多几个您这样的人可以承担起作为一个社会人的义务。”

  ●质疑者 “我认为,这个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把自己周围的事处理好就行了。你对于离你很远的人无论怎么努力影响都不会很大。”

  “不论怎么说,这女大学生现在是名利双收。”

  “现在工作不好找,而这女大学生又学的是影视专业。通过这样的炒作,对以后肯定是有好处的。”

  ·热线反馈·

  昨日,近50名读者就本报调查“你眼中的80后”给出了答案。以下是记者对调查结果的统计:

  ●问题1 重视外表,讲究穿着? 答案:是(75%)不好说(25%)

  ●问题2 生活离不开网络,很少看报? 答案:是(100%)

  ●问题3 晚上不睡,白天不起? 答案:是(100%)

  ●问题4 永远以自己为中心,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 答案:是(20%)否(80%)

  ●问题5 经常泡在卡拉ok、迪厅、酒吧之类的娱乐场所? 答案:是(25%)否(75%)

  ●问题6 买东西只看样子不管实用价值? 答案:是(50%)否(50%)

  ·相关新闻·

  6个“80后”借钱骑车去西藏

  ·准备·

  6个大学生各举债数千元

  1984年出生的西华大学大二学生胡佳霖来自湖南农村,家境贫穷。大二起,他就没有要家里一分钱,靠着在学校打扫卫生、帮培训学校散发传单等挣自己的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今年3月,他和另外一个同学商量,准备利用暑假骑自行车去西藏。这主意立即得到了同校另外3个同样是“80后”的男同学的响应。

  他们的计划让管理学院大一新生——1987年出生的女同学李宁知道了,这位来自陕西农村的学生主动要求参加。

  路费是关键。在花了两个月时间,找了上百家商家寻找赞助无果的情况下,6个穷学生开始自筹经费,标准是每个人3000元。发起人胡佳霖拿出了7000元,其中1000元是自己一个学期打工攒下来的,3000元是以前工作了的同学赞助的,另外3000元是找4个人借来的;李宁家里贫困,只得找老师借了3000元;王光金借了2000元;陈兴元只有200元现金,找人借了2800元……6位学生,几乎都没有向家里伸手。

  ·历险·

  医院呆3天 唯一女队员没放弃

  7月11日,6人将自行车全部拆下来,打包之后,坐火车带到了西宁。到西宁已经是半夜。他们准备第二天一早骑车出发,没有想到,唯一的一个女同胞李宁感冒了,进高原最忌讳感冒,搞不好引发肺水肿就会有生命危险。他们不得不把她送到医院打点滴。两天过去了,李的病情并没有好转。13日晚,大家甚至商量要把她送回成都。没想到,14日早上,李宁的感冒好了。他们马上收拾行李,骑车出发。

  寒冷雨夜 6人小店打地铺

  第一个困难是寒冷和大风。出行了80多公里之后,下午3点多,他们来到湟源的日月山下。山路陡峭难行,而且温度越来越低,刮起了大风,自行车根本无法骑行,只能推着走。拿出棉衣穿在身上,外面还套上雨衣,也同样发抖,连自行车把也抓不住。一直到晚上10点半左右,他们才找到一个小店,吃了点东西之后,由于没有住处,他们只得在该店打地铺。

  冰雹大雪里 历经千险到拉萨

  7月20日,他们来到宗加,路上全是戈壁。没有想到路上“特别不顺利”:出发没有多久,路上刮起了大风,平路和下坡根本不敢骑车,只能推行。结果到达格尔木时,已经凌晨2点多了。唐古拉山、那曲让他们领略了气候的恶劣:开始还晴空万里,还没有走出10公里,冰雹就打在头盔上。直到8月6日,他们才最终到达拉萨。

  ·对话·

  西藏骑行改变了我们

  20多天的艰苦旅程使6个“80后”大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洗礼与净化。记者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感受到,这几个“80后”大学生在对待困难、挫折及贫穷、金钱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对困难的看法 要敢于向困难发起挑战

  记者:“经过了这次艰苦的旅行,你们对待困难、挫折在心态上有些什么变化?”

  陈兴元:“和其他‘80后’学生一样,我以前对困难想得很多,越想越觉得很多困难是无法克服和战胜的。现在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敢勇于直面困难,向困难发起挑战。”

  李宁:“我们‘80后’的很多人,都喜欢靠父母,此行后我觉得在困难面前,只要做到正视它,并且能够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对贫穷的看法 钱的事,不让父母操心

  记者:“你们6个都是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也都不是很好,骑行让每人欠债几千元,你们对金钱问题的看法有没有些什么变化呢?”

  胡佳霖:“‘80后’被人称作‘啃老族’是有道理的,以前我也曾埋怨过父母,可通过这次艰苦的骑行,让我觉得人能满足基本的生存条件已经是件很幸运的事了,所以我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王光金:“我觉得自己连唐古拉山都能骑车翻过,也就没有什么能够难倒我的了,我相信我一定能靠自己做兼职、家教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费,不让父母为我操心。”

  记者 赖波 实习生 杨雪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