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湘江岸边石头 溅满红军鲜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08:20 红网-长沙晚报

  91岁的王道金看上去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

  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农村、街道、纪念馆、学校,给人们讲长征、讲传统。“去年一年,我有300多天在外面忙。”王道金说。

  1930年8月,15岁的王道金在江西兴国参加了红军。“我觉得红军很好,不打人、不骂
人,到哪个地方就帮老百姓铺路搭桥、挑水插秧,我就想参军了。”他回忆说。

  父母没有阻拦他。4年后,部队通知说“我们现在的情况不利,要转移到别处作战”,王道金带着母亲做的两双布鞋和一床没有棉花的夹被,走上了长征路。

  湘江边,

国民党军队前堵后追,枪声炮声昼夜不断,战士们似乎听习惯了。王道金回忆说:“开始我们纳闷,敌人怎么走得那么快?后来才知道,我们走的是小路,他们走大路,所以经常赶到我们前面。”

  国民党飞机撂下的炸弹,成了行军路上最大的危险。飞机飞得很低,看得见机身上的青天白日图案,有人提议开枪射击,上级不让打,怕暴露了部队。王道金说,大家几乎是眼睁睁地看着飞机撂弹的,撂准了,就肯定死了。一颗炸弹落在队伍里,往往造成几十个人的死伤。这是王道金在长征中见到尸体最多的一次,“河水有没有染红我不知道,但岸边路上的石头上的确溅满了血。”

  王道金所在的中央红军第3军团4师先行渡过了湘江。在敌人密集的火力攻击下,子弹呼呼地从身边擦过。过浮桥时,两名战友倒在了王道金身旁。“我们几个一起往对岸打,突然旁边就有人躺下了,我一看,是同村的。”直到过江后清点人数,王道金才知道,120多人的连队,到了对岸只剩下一半。而牺牲的那几十名战友,指导员在点名时总要先把他们的名字念一遍。“湘江”两个字,从此牢牢地刻在了王道金的记忆中。

  后来,中央红军进入四川。虽然部队在那时动员说,雪山草地再怎么艰苦也不及湘江,但在王道金看来,雪山草地对生命极限的考验,与湘江之战一起,构成了长征路上最艰难的时刻。

  他回忆说:“我们穿着两件单衣过雪山,有的冻死了,有的摔死了。我们排有人踩空了滑到崖下,再也没回来。”

  宣传队员鼓励大家说,翻过雪山就有人家了。好不容易翻完山,却又走进了草地。

  夜宿草地,王道金尝够了冰雹的滋味。战士们以班为单位,用步枪支着夹被子做成布墙。“小冰雹还能挡挡,几厘米大的冰雹就挡不住了,打得脑袋生疼。”

  最苦的是饥饿。草地上没有树皮,只有些草根和野菜。吃了脏水煮的野菜,不少人开始拉肚子。“其实啊,草地上掉队不光是饿的,有好多都是拉肚子闹的。”王道金说。

  起初,大家还能互相匀匀米袋子——过草地前每人背了六七斤炒熟的青稞麦,到了第7天,就彻底断粮了。战士们盯上了步枪的牛皮背带。有人提议说,把背带卸下来煮了。指导员不允许,他说:“背带没了,步枪岂不成柴棒棒了?”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与王道金一起从王村参军的100多人,仅剩7人。

  在经历了长征、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后,王道金于上世纪50年代末从部队转业。他响应国家支援贫困省份的号召,选择了当时最穷的贵州作为自己参加国家建设的起点。

  “长征都走过来了,还有什么难事办不了呢?”王道金说。

  新华社贵阳8月17日电

    作者:记者 朱鸿亮 白瑞雪 周之江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