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事件”和“黎方事件”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10:00 海南新闻网-南国都市报 |
广东省政协委员孟浩为小华高中升学志愿,到广州教育局质询遭拒还遭报警威胁一事,因媒体报道而广受关注。8月14日,广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向孟浩道歉;当晚,教育局局长化同旭、副局长陈茂林等约见孟浩。据悉,双方进行了“愉快的交谈和沟通”,并已达成一致。市教育局还将就孟浩事件向公众作出正面回应。(《南方都市报》8月15日) 孟浩不是为自己的亲戚或家人去“谋私”,只是履行一个政协委员的法定职责而已。早在2004年,他就通过报纸向社会公布了自己的电话和电邮,到现在已经收到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的400多封邮件。小华向他发出求助的电子邮件,只是其中的一封。小华本来填报的是市一中公办公费志愿,却被录取为择校生,要多付4万元的择校费。孟浩是一个认真而严肃的人,给个棒槌就当针“认”。他要把纸上赋予的权力变为现实。特立独行的孟浩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因为央视和其他众多媒体的介入,“孟浩事件”很快演变成为一个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广州教育局的衙门作风遭到普遍的质疑,舆论的谴责之声不绝于耳。 “孟浩事件”让我想到目前争论正热的“黎方事件”。8月16日《信息时报》报道,理科出身有“哲学乌鸦”之称的黎鸣先生日前宣称,他运用老子的“三生万物”原理,独辟蹊径破解了顶级数学难题“四色原理”,却遭到学术打假斗士方舟子的质疑,于是黎鸣在博客里下战书,要求与方舟子对决:“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 这种经常在武狭小说里看到的“生死对决”,却出现在严肃的学术界。够耸人听闻的吧?这哪里还有一点学术争鸣的影子,完全是将对方置之死地而后快的“学术闹剧”,但是,不这么做,被贴上“术打假斗士”的方舟子又岂肯放手?“黎方事件”的是是非非,外人实在难以判断,但从二人的表现就可以知道,他们都缺乏严肃的求证和理性探讨的精神,在这一点上,他们都应该学一下孟浩。如果学术界能够多一点孟浩的认真和严肃精神,那么“恶搞”现象在学术界就不再有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