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云南马帮现身深圳街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10:07 南方新闻网

  云南马帮现身深圳街头

  99匹滇马和29名马夫将历时8个月运3吨普洱茶进京,途经深圳,21日有望在市区盛装巡游

  提示

  300多年前,云南普洱茶开始作为贡茶进京,运输过程中,茶叶在不同地域、气温下“自然发酵”,形成越陈越香的独特品质,一支支以运茶为主的马帮也随着茶叶贸易的兴盛而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如今,云南马帮再次驮起醇香的普洱茶,途经勐海、景洪、普洱、昆明、南宁、云浮、佛山、广州、东莞、深圳、海陆丰、汕头,过福建,北上浙江、江苏、山东、天津,送茶进京,预计全程6000多公里,行程8个月。这一路滇马依旧、古道依旧、普洱茶依旧,但这种古老的方式对于我们新型的现代都市来说无疑是新奇的。

  今日清晨,一支有着99匹优质滇马的云南大马帮,将乘着夜色从石岩街道出发,一路扬着马铃到达深圳罗湖古玩城,参加“第三届文博会序曲——马帮贡茶万里行、深圳古玩城普洱茶文化节”活动,8月21日下午有望在深圳市区盛装巡游,让深圳人一堵马帮的风采。

  据了解,为弘扬云南的普洱茶文化,马帮4月初从云南易武县出发,途经19个省市128个县,将历经8个月到达北京,然后拍卖马背上的普洱,每匹马都驮着30公斤的云南普洱茶,总重量达到3吨,到达北京后这些茶将被拍卖,所得资金捐献给中国健康扶贫工程。

  辣:深圳人关注目光火热

  昨日下午,马帮从光明街道出发前往石岩街道,记者走进神秘的云南马帮。99匹滇马、29名皮肤黝黑的小伙,一路走来,立刻成为深圳街头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整个马队共有99匹滇马,有黑色、棕色、白色的,虽然长得不中看,但驮重物耐力特别强。马身上都装饰着富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饰物,马背上则驮着装着普洱茶的小筐子。在马队最前面,一辆吉普车走走停停,马队的管理者老杨不时下车来,引导马队行进的方向,在马队的后面,沿路撒下了一颗颗马粪。

  29名赶马人则穿着条纹马夹、彩色长裤的民族服饰,皮肤黝黑,看起来健康而又朴实。一个小伙子说,“不管下雨天晴,我们每天都要走30公里路。”一路来,马队都用自带的玉米喂马,休息时也让马在路边吃吃草。晚上,赶马人就跟马儿一起睡觉,“我们走到哪儿,就在哪儿搭个帐篷,马就在原地休息。”小伙子说。

  深圳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马帮,沿路的行人、加油站工作人员都向马队行“注目礼”,有些司机甚至放慢开车速度,摇下车窗看个究竟,更有好奇心强的人,跑上来和马锅头(对马夫的尊称)搭讪,马锅头都会友善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派发介绍云南普洱茶文化的传单。

  甜:神秘马帮广受礼遇

  据了解,马帮于今年4月2日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弘扬茶文化,拟途经19个省市128个县在年底到北京。为圆满完成行程,他们除开有急救车和饲料车外,还准备了一辆后勤保障车,专门为马锅头提供一日三餐。每匹马都驮有30公斤普洱茶饼,总重量为3吨,到北京后他们将把沿途经过多种气候充分发酵的普洱拍卖,所得将如数捐献给中国健康扶贫工程。

  大多数的马锅头是哈尼族、彝族与傣族,其中哈尼族马锅头占了绝大多数。马帮有50多人,其中马锅头29人、保安员5人、后勤16人,“我们是地道的大马帮,比起古代的毫不逊色”。

  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广东人只在电视和书本里见过,从来没有亲眼目睹过他们的风采。马帮到达广东后,沿路受到广东人的热情接待,不仅政府部门破例让马帮上公路,从广西进入肇庆后,就有广东人要求跟随马帮,体验他们的生活。“最久的一位陪我们走了五十公里。”老杨说,广东人很好奇马帮的生活,沿途跟马锅头聊天,和他们一起扎帐篷,马帮支起大锅吃饭时,也会请跟队的广东人一起吃饭,广东人吃起简单的大锅饭非常开心。

  “马队的少数民族多,他们能歌善舞,还会跟当地人联欢,一路都很开心。”老杨说。

  苦:遇洪水马被扣押

  4个多月的行程中,最险的是差点被洪水冲得全帮覆没。马锅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抹了一把汗,云南弥腊县到文山江边镇的土路上,遇上了倾盆大雨,路的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是奔腾的河水,前面的路塌方了,马帮只有后退,没想到后方的路也被冲毁了,马帮进退两难,只有找了一个高地搭起了帐篷,夜里河水暴涨,把帐篷里的马锅头浸醒了,纷纷牵着马找安全地带逃命才躲过一场劫难。

  最让马锅头头疼的是,马匹不时被人“扣押”。负责马帮管理的老杨叹了一口气,“我们的马匹大多在山间‘野’惯了,不懂事!”有时夜里趁马锅头不注意,调皮的滇马会溜到一旁农田吃庄稼,被当地农民发现后,有时他们会把马“扣留”,让马帮用钱去赎,“这样的事发生了十几次。”头一天晚上他们把马圈在一个工地旁,结果被工地工人牵去了29匹,说是马破坏了工地的设施,他们赔了几百元才赎回来。

  ■马帮特写

  无论人多累都不骑马

  梦想赶马进京城

  蓝色裤脚带着民族风情的彩色条纹,一双磨得泛白的绿军鞋放在了路边的草地上。在光明到石岩的光田路边,等待出发的“马锅头”们面对火辣辣的太阳,还是一副“气定神闲”。29个来自哈尼、彝族等不同民族的赶马人,成了整个马帮队伍的灵魂。作为“马帮文化”的传承者,对于城市,他们有着难以掩饰的好奇与憧憬。走出来看看,赶马上京,成了很多马锅头们对自己此行最大的期待。

  今年五十多岁的老何在29个伙伴中年龄最长,一脸泛白长胡须,面对记者开始只是纯朴地笑,“我赶马赶了好几年了,还是头一回赶这么多匹马,以前一次也就是赶一两匹。”说到这次千里赶马,老何说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能看看北京”。

  旅游比挣钱有魅力

  “终于可以带儿子去北京看看了。”走在队伍前面的43岁的马斗发,一脸兴奋地告诉记者。作为此次马队领头人,曾在老家赶了26年马的他,最希望能带着20岁的儿子见识一下现代化的城市,这次他特意带上了儿子马才华和6个亲戚一起加入“马帮队伍”,挣钱只是一个方面,而沿途的旅游和体验各地风情更具魅力。

  不少马锅头告诉记者,这趟为期八个月的千里行程,他们每个月的收入是三千元,而这笔钱,在当地也能赚个差不多。“下雨的时候我们也要走,还不能骑在马上,怕把马累坏了,就靠两只脚。晚上也是和马住在一起,找个空旷的地方把马一圈,我们就在旁边搭个帐篷。所以说这次出行很辛苦,但就当是旅游,值得。”马斗发说。

  来深第一印象是热

  “深圳啊,就是热!”昨天,记者和他们说到对深圳的第一印象,在太阳下走得满身是汗的马锅头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过来的地方都挺凉快的,走着走着就热了,这两天人和马进了深圳,都热得不行了,人还好一些,马儿真不知道怎么办。”养了几十年马的老何表示,虽然知道马热,但也没办法,“要一直往前走啊,不能耽误太久”。

  这些常年赶马的马锅头,都有着惊人的脚程,马队每天行进30公里,而跟随马队采访的记者,聊着聊着,就被从队伍的最前面甩到了队尾,“走了几十年了,那种特别泥泞难走的山路都走过,深圳的路好啊,能走得快一些。”对于自己的行走速度,马锅头老翟觉得“还可以”。

  ■市民看法

  马儿进城几家欢喜几家愁

  云南马帮要到深圳,还要在繁华的街道上声势浩大地游行,对此,很多市民称“一定很好玩儿”,且都打算到时看看是个什么场面。而不少市民则是对茶马古道、普洱茶的文化充满了兴趣,市民王先生表示:“以前就对茶文化挺感兴趣的,这次云南马帮送茶去北京,我想看看正宗的在茶马古道上走的马帮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以前只在电视和图片上,这回说不定还能和他们聊上几句呢。”

  但马队进深圳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城市管理上的问题。昨日记者跟随马队前行时就看到,马队所经之处便留下一地马粪,虽然光明街道的清洁工对此仍表示能够谅解,“深圳很难见到这么多马啊!我知道他们是从云南来要到北京去送茶的,扫点马粪也没啥!”可是另一位城管人员却不那么乐观,看着浩大的马队占据了整个辅道直摇头,“这么多马在马路上走多危险啊,既影响交通,弄不好还可能惹出车祸!要是进市区肯定会造成交通瘫痪的。想像不出来这么多马在深圳的高楼大厦中穿行是个什么情形,应该多做一些应急准备吧。”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冯悦王莹实习生蔡木子本版摄影:本报记者张耀波

  图:

  马队途经执勤点,马夫对身边的宣传牌产生了兴趣。

  途经马路时,马队和汽车形成了原始与现代的对比,引路人注意。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