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珠中澳文化经济始祖地 珠海山场村即将消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8日11:23 南方新闻网

  珠中澳文化经济始祖地珠海山场村即将消逝

  ●8月1日宣布正式动土拆迁,工期预计3到5个月

  ●村中名宅消失古物流失,文化部门两次恳求开发商住手

  珠海山场村,一个被誉为“珠中澳文化与经济始祖地”的千年古村,即将与珠海、中山与澳门人永久告别。铲车不仅将栋栋百年老屋夷为平地,更造成承载与再现数百年历史的古物流失。翠微和前山旧村,是珠海最后两个即将被改造的城中村,也是古物聚集地,它们是否将重复同样的命运?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个城市的脸孔,珠海成规模的古建筑保留原本就不多,太可惜了。”

  ——北师大教授李奕哲

  “两祠堂真要被拆迁后复原,花500多万元都复原不起来。”

  ——珠海市文史专家梁振兴

  民间人士:

  抱着DV救古村

  8月13日。山场村宣布正式动土迁拆改造的第13天。村内一到四街。正午的阳光烤照着大地,错综复杂的村路两边,瓦砾破碎,写上“拆”字的山场老屋,布满青苔的古墙体早已被推倒断裂。一个有着1350多年历史的古村,即将湮没于城市化进程的飞扬尘土中。

  尘土飞扬中,四十多岁的吴流芳显得颇为孤寂与另类:半蹲着身子,肩搭一条湿透的毛巾,紧抱DV机焦灼走动,试图以各种角度记录这个行将消逝的千年古村。

  吴流芳,山场村的村民,现在是湾仔沙一家电脑公司的老板。

  “2006年1月6日,村里搞了个入伙仪式,千人宴,坐下来吃饭听老人讲村子将要拆迁,急得跳起来,当即决定一定要尽全力让山村古物留下来。”吴流芳谈起了他拍摄DV的动机。

  从那天起,他把公司交给了他人打理,开始了拍摄DV拯救山场古物艰辛之路。频繁请教文史专家,上百次村中拍摄,风里来雨里去,拯救山场之路让他筋疲力尽。因为拆迁,引来捡垃圾的“棒棒军”鱼贯而出,让村中一些小而精的古物几乎消失殆尽。

  在给上级部门的信中,吴流芳痛心疾首:“得到的是经济增长的GDP,失去的是文化的DNA,请给珠海这座新城市留一个变迁的符号吧!”

  文化部门:

  保护报告没回音

  就在吴流芳四处呼吁之时,为拯救珠中澳文化经济始祖之地而焦灼的,还有珠海大批文史专家以及文化部门。

  “一个拆字,毁掉的不仅仅是古建筑,更是无价之宝。”北师大珠海校区艺术与传播学院文化艺术系李奕哲教授不无感叹。他说,澳门今天之所以吸引游人,重要原因就是澳门的旧建筑保存完好。

  山场拆迁,同样为文化部门深切关注。据了解,早在2000年6月开始,包括山场在内的26个村庄、近20万原城中村村民被纳入珠海城市化的轨道。基于城市扩张有可能斩断文化历史之“根”的忧虑,珠海市文化局与市博物馆、香洲区文化局组成了三支文物调查队,对26条旧村的文物和古建筑进行摸底调查。之后,珠海市文化局向市委、市政府呈上一份报告,建议保护的建筑有112处,而山场村需要保护的民居、祠堂、庙宇共22处。文化部门强烈呼吁,将北帝庙、鲍氏祠堂、吴氏祠堂、牌楼、石狮原地保留。然而,这份报告没有回音。

  据珠海市文化部门透露,在山场村改造竞标方案中,曾有一家开发商提出一套令文化部门欣喜的方案:将山场20多处比较完好、值得保留的民居、祠堂、古树统统保留下来,加以内部装修,并扩宽山场的街道。遗憾的是,这个方案没有中标。

  上月底,清拆公司进入老山场。香洲区文化局急忙致函给开发商,要求他们保护这几处建筑,开发商复函答应保护北帝庙,但其他仍要拆除。区文化局再次致函,恳请开发商暂不要动。

  最新进展:

  吴鲍祠堂恐难保

  尽管目前有更多的人加入了保留山场古物的队伍,比如山场股份制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比如当了40多年老村长的黄成七。市政协主席余炳林日前也专程赴该村查看,要求加紧抢修因出租而遭破坏的文物。但拆迁的步伐仍是如期展开。据吴流芳介绍,2003年12月8日,山场相关改造的前期工作就已铺开。8月1日宣布正式动土拆迁,现拆迁的虽只是一街到四街,90%的住户已交出了钥匙,工期预计3-5个月,五到八街的民居拆也是迟早的事。

  早在前几天,香洲区文化局副局长唐晓虹曾称,定了不会拆的只是北帝庙,其他的宗祠和故居等长期住人,破坏比较严重,所以文化部门的人在上面写了“文”字,拆迁时将建筑材料拆了运到南屏北山附近,时机成熟时再就近复原。吴流芳等人对此仍显失望。他反问,光凭一些支离破碎的建筑材料就能复原建筑旧貌?就能再现历史吗?

  最新消息表明,目前珠海市文化部门仍然在与开发商洽谈吴家祠堂、鲍氏祠堂等是否拆迁事宜。不过山场知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并不乐观。他们说,开发商在做出山场拆迁决定时并没有通知文物部门,现在拆迁工作已启动,文物部门的介入能改变现状吗?

  游民盗卖古物一夜身家百万

  有专家称山场村古物价值长期被忽视

  ■古物流失调查

  山场村到底有何古物?珠海古物流失究竟有多严重?为什么会造成古物的毁坏和流失?8月13日,记者为此进行了调查。

  鲍俊故居

  破衣烂袜充斥其间

  建于隋唐时期的北帝庙,坐落在山场村中间,因为是“香洲区文物保护单位”,故在此次改造中受到保护。

  北帝庙旁边是太史第,又称鲍俊故居。按村民所指,来到该处,记者大吃一惊。青砖灰瓦房,破旧不堪,门框全无。里边破衣服烂袜子堆积,臭气冲鼻而来,古貌已难寻,不时有捡拾垃圾的男子妇女出入其间。

  一吴姓村民向记者透露,鲍俊故居在房东交了钥匙后,一些人知道房子的东西是文物,马上把房子洗劫一空。

  据了解,原故居正门口悬挂有匾额“太史第”,是清朝道光帝的御赐亲笔,但已不见踪影。故居主人为鲍俊,山场村民皆知的骄傲,传说他在皇帝面前甚至都不用下跪。鲍俊为山场村人,出身于书香世家,生于1797年,清道光二年(1822)中举人,次年中进士,后调刑部山西主事,候选员外郎、即用郎中。

  鲍吴家祠

  里面住满上百租户

  众所关注的鲍氏家祠和吴氏家祠,尽管历尽沧桑,有些破损,但仍不失恢弘气魄。梁振兴考证后指出,两座祠堂建于清代晚期,鲍氏祠堂建筑气派,吴氏家祠精致。让人担忧的是,这两座祠堂或许面临同样被拆迁的命运。

  鲍氏家祠,位于山场村的139号。原来有一块牌匾,为鲍俊的亲笔手迹,由于年代久远保护措施不力,牌匾已不知所踪,但祠堂宏大的规模和传统的建筑格局依然昭示着属于那个年代的辉煌。鲍氏家祠屋顶以巨大的椽子做横梁,房屋檐角雕龙画凤。

  鲍氏家祠两百米对望处,便是吴氏家祠。走到吴氏家祠的门口,就为其精美所震撼,约10米高的两扇木板门而立,门口屋檐雕花虽已结满蜘蛛网,但龙凤麒麟等轮廓仍可辨认。

  记者注意到,两家祠里面住满了上百户拖儿带女的租户,晾衣绳、电线和水管交缠在一起,成为异样的风景。

  “两家家祠虽被破坏,但外观装饰还在,没有影响到它凸显历史和文化底蕴。两家家祠名人辈出,仍有名人效应。”珠海市文史专家梁振兴说。

  古物流失

  近两个月尤其严重

  山场古物毁坏或者流失有多严重?古物流失到哪里去了呢?珠海一位熟悉拆迁情况的文史专家告诉记者,由于封建思想作怪,长期以来,世人没有认识到其古物价值,整个山场古物随意毁坏严重。

  在山场拆迁传出消息后,山场村古物流失更为严重,尤其是近两个月,吴家祠堂很多古物失踪了。梁振新称,有一个来自江西的游民,搞到一些古物拿到中山古镇卖,竟然卖了300多万元。他说,其中有一块祠堂雕刻就卖了80多万元。因为吴家祠的一些雕刻和用来架构的横梁,都是从印尼等国进口的龙脑香科木材,光木料一斤就价值6块钱。再加上精湛的雕刻技术以及悠久的历史,价值非凡。至于其他的古物到底流失于何方,几乎没有人能回答。

  ■责任在谁

  开发商行为如何约束?

  记者调查发现有四大原因造成古物毁坏流失

  是什么原因造成古物的毁坏和流失?记者调查显示,主要有四大原因。

  规划与现状相冲突

  珠海市香洲区文化局局长黄剑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旧城改造是不可能停止的,也是应该的。但开发商在规划时,就应该考虑到开发所在地区的历史遗迹,以利用为主,不妨在规划时为其留出一席之地,这样不仅保护了文物,改善了居住环境,也提升了楼盘的文化内涵。

  然而,据记者了解到,提早规划面临矛盾。一方面,旧村的古物有价值,但产权不属于开发商,而古物所在地已被划给开发商建设新小区。此外,在矛盾出现之时,尚没有明确的法律来应对这些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只能寄予开发商的自觉意识,以及民意和政府行政力量对其干预。

  保护遭遇经费瓶颈

  建筑年代久远修缮困难是客观原因,但保护经费不足同样是古物保护一大难题。

  珠海有文史专家透露,山西平饶和浙江绍兴每年的文物保护费近1个亿,而珠海仅仅将近500万元。市博物馆的经费,少到已经付不起把文物拆卸搬走的运费,因而只能派专人去那些马上要动工的村里拍些照片,好歹算是资料,以后复原还可以做参考。

  认为老宅影响市容

  在其专门调研《对珠海城中旧村文物保护的调查与思考》一报告中,香洲区委新闻秘书叶少苏指出,不少人包括城中村改造的开发商也认为,珠海历史并不像西安、南京那样悠久,珠海的古建筑多是清朝中后期的产物,除梅溪牌坊等少数几处被列为省市文保单位外,大部分算不上国家法令法规应予以保护的文物,而那些老宅院、旧寺庙、古城墙、断残垣影响市容美观,唯有一拆为快。

  散杂文物保护困难

  为何不把这些古物聚集起来,实行旅游开发呢?叶少苏等人认为,目前即便是一些列为文保单位的文物,也存在“小、散、杂”的状况,保护起来有困难,开发人文旅游区有难度。但更多的专家认为,即使旅游开发有难度,也不能放弃,珠海市公共财政仍然有责任来保护。

  ■其他古村

  前山翠微古物命运如何?

  据了解,接下来要改造的前山和翠微两村。而翠微韦氏大宅、前山彭城街二巷8号刘家民宅、建于明朝的前山寨城墙、凤山书院、凤池书院等极具保护价值的经典建筑,主要集中在两村。尤其是前山寨的城墙,建于明末时期,是珠海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文物,虽然70%以上城墙已荡然无存,但保存下来的城墙仍有重要价值。

  村中古物命运如何?珠海市文化部门透露,“危险依然存在,因为它们不在我们有效控制之下。”

  A33-A34版

  统筹:本报记者任伟采写:本报记者胡明发周欣欣见习记者张定玉潘惠虹

  摄影:本报记者文波张志韬

  图:

  偌大的鲍家祠堂如今已空空如也,但从其破败的外观上仍可感受到昔日的奢华。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