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抗旱防火战高温告全市人民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02:40 重庆晚报

  入夏以来,连晴高温,旱灾火灾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给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困难,3000万重庆人民正经历着一场50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峻考验。

  面对特大旱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和全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下,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打响了一场“抗旱保饮水、抗旱防火灾、抗旱防疫病、抗旱夺丰收”的总体仗。经过艰苦的奋战,抗旱救

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特大旱灾面前,没有发生人畜断水,没有发生疾病流行,没有发生重大森林火灾,没有因为旱灾而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全市保持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实践证明,在灾难面前和危险时刻,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值得充分信赖和依靠,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吃苦。我们阶段性的胜利也表明,重庆人民敢于面对灾难,勇于战胜困难,巴渝儿女无愧于这片神奇的土地,无愧于这座英雄的城市。市委、市政府对战斗在抗旱防火战高温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驻渝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崇高的敬意!对社会各界同舟共济般的理解支持和无私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在高温酷暑下坚守生产和工作岗位、安定有序共渡难关的全体市民,表示亲切的慰问!

  目前,旱情仍在加剧,高温仍在持续,抗旱防火战高温工作进入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这是考验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意志的关键时刻,是检验我们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时刻,也是最终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的关键时刻!旱灾能夺去我们的庄稼,但不能夺去我们的信心!大火能烧毁我们的森林,但烧不掉重庆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战胜过无数深重灾害、经历过许多艰难险阻的英勇的重庆人民,必将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以坚强的意志、卓越的智慧和扎实的工作,夺取抗旱防火战高温的最后胜利。

  在抗旱防火战高温的决战时刻,市委、市政府将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的宗旨,当好全市人民的“主心骨”,与全市人民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将一手抓抗旱、一手抓发展,动员一切力量,奋力打好抗旱救灾攻坚战,全力确保群众的生活用水、确保不渴死大牲畜、确保不出现重大森林火灾、确保战斗在生产和救灾一线的干部群众的生命安全、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我们将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尽力减少旱灾带来的损失,努力增加受灾群众的收入,切实维护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到党委、政府服务一方群众、保持一方平安的神圣职责!

  天灾无情人有情,市委、市政府相信3000万巴渝儿女决不会在天灾面前退缩。我们殷切希望,全体市民及社会各界,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助互爱、共渡时艰的传统美德,万众一心抗大旱,群策群力防大灾。每一个社区、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企业,都要进一步动员和组织起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扶危济困,同甘共苦,共同战胜高温酷暑下的一个又一个特殊困难。每一个市民都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伸出无私援助的双手,亲帮亲,邻助邻,强扶弱,富济贫,帮助那些比自己更为困难的人,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使高温酷暑下的山城江都始终充满着浓浓的人间真情,使旱情似火的巴渝大地始终洋溢着无私的同胞大爱。

  抗旱防火战高温,是当前全市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扎实推进抗旱防火战高温的各项工作,坚持突出重点,千方百计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坚持严防死守,抓好城乡防火工作;坚持抗旱防疫,保证大灾之年无大疫;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坚持科技制旱,努力减轻和弥补灾害损失;坚持维护稳定,确保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群众,把党和政府的关爱及时送到农村受灾户和城市困难家庭。齐心协力组织一场让党中央、国务院放心,让全市人民满意的抗大旱、抗久旱的攻坚战役。

  胜利即将到来,全市仍须努力。我们已经与旱魔火灾搏斗了两个多月,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虽然人困马乏,但胜利在望。市委、市政府希望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克服麻痹、松懈和厌战情绪,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必胜的信心,发扬连续作战和不怕疲劳的精神,继续抗大旱、防大灾。我们坚信,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英雄的重庆人民,一定能够在“十一五”开局之年交出一份抗旱救灾保发展的满意答卷,谱写一曲自强不息的激昂壮歌!

  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

  (2006年8月19日)

  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