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首个艾滋病疫苗完成1期临床实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07:44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记者吴晶晶崔清新张晓松)科学技术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8日在北京联合宣布,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全部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中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有一定的安全性,且达到国际同类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

  I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共49名,均为18岁至50岁的健康成人,男33人,女16人,分8组进行试验。从2005年3月12日第一批共8名受试者接受第一针免疫接种开始,至2006年6月11日全部受试者完成180天随访观察,每个受试者采集血样5至10次,共采集血样344份。检测结果表明,疫苗注射15天后就能够使人体产生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表示,I期临床试验的完成,是我国艾滋病防治技术与产品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进展,标志着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的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为今后艾滋病疫苗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填补了我国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的一个空白。

  2004年11月2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艾滋病疫苗进入Ⅰ期临床研究,2005年3月12日,首批志愿者在广西南宁接种了艾滋病疫苗。这是我国首次开展艾滋病疫苗临床研究。

  据了解,I期临床试验完成后,经过科学评估,研究人员将制订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方案,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开展艾滋病疫苗II期、III期研究。

  我首次发现人类博卡病毒

  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和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获悉,这两家医疗机构合作利用体外DNA检验技术,日前检出人类博卡病毒(HBoV)。这是我国医学界首次发现该病毒的存在。2005年8月,瑞典科学家运用分子病毒筛查方法,首次在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人类细小病毒,他们将这种病毒命名为人类博卡病毒。一个月后,澳大利亚学者再次从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儿童中检获同一种病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研究员段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5年10月以来,他们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对郴州市72例1岁以内儿童呼吸道感染者痰液标本进行检测,发现有6例痰液标本的人类博卡病毒呈阳性,显示人类博卡病毒可能与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有关。

  据了解,人类博卡病毒被认为是儿童呼吸道分泌物中发现的一种新型人类细小病毒,可能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这种不易区别于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毒已引起中外学者、专家的关注。(记者黄兴华)

  (编辑秋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