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烽火情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09:3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烽火情缘(图)

  刘培成夫妇相濡以沫

  

烽火情缘(图)

  在朝鲜拍摄的婚后第一张合影(记者翻拍)。

  ■特别提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的爱发生在烽火岁月,走过漫长的人生,爱经历了考验,像酒,醇香四溢。回味这段战场上孕育出的爱情故事,我们被震撼了……

  相逢在战场

  农历七夕,记者在杨家村解放军总装备部干部休养所里见到了已步入耄耋之年的刘培成、潘世辉夫妇,两位老人过着安静祥和的日子。

  在老人的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两位恩爱的老人。他们不仅是恩爱的夫妻,同时还是战友。在工作上他们互相支持鼓励,在生活上更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他们就这样相互扶持,幸福生活到了今天。

  1953年7月底朝鲜停战时期,老伴潘世辉所在的医院与刘培成所在的第三基地医院合并。他们一个是军医,一个是护士,相处时间一长两个人便互相产生了好感,但是当着面谁都不好意思说。当时他们一个在三科,一个在二科,后来两人才被编到一个科工作。在停战的七次反击战中,刘培成要从事伤病员的收容、医疗和向后方转送等工作,所以两个人也没有经常在一起。分开后,两个人抵挡不住思念之情,就通过写信保持联系,表达对对方的想念和爱慕的感情。

  当老人向我们讲起这些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都用饱含深情的眼光看着对方,让我们能感受到两位老人对彼此的感情还是犹如热恋。他们通过写信联系交流了一年多,潘世辉告诉我们,刘培成给她写的每一封信她都会好好保存着,看完了都舍不得丢掉。当刘培成说起那些信的时候,他的脸上挂上了自豪的笑容,他说,和他住在一起的那些战友都是单身汉,每次他一拿到信看完后,其他人都要抢着看一看,信件有时会在战友间流传一圈才回到他手里。

  一次,刘培成难捺相思之情,便去看望潘世辉,当他把身上仅有的60多元钱给对方时,对方没有要。因为潘世辉知道他也很需要这些钱。他们就这样互相挂念着对方,一年多以后,他们才喜结连理。

  1960年,刘培成和潘世辉先后被调入了我国研制导弹的“东风基地”,他们吃着青稞面,喝着苦涩的碱水又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直到1986年才回到解放军总装备部西安干休所。

  买菜捎来的结婚证

  1955年的朝鲜,战场上的烽烟仍未散尽。

  这年12月10日,来自陕西的刘培成和齐鲁大地成长起来的潘世辉在战火硝烟中举行了简单而又温馨的婚礼。“参加婚礼的有200多人,那时大伙都没有什么钱,所以收到的彩礼也只是暖壶、脸盆、被面这些简单的用品。”夫妻俩现在还记得,大伙吃的婚宴就是炊事班给特意包的一顿饺子。当时的新房也十分简陋,只是一间低矮的平房,也没有互相赠送定情信物,就连一张像样的结婚照片也没有。还是一位战友在他们包饺子的时候拉着他们在新房前合影留念。

  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刘培成、潘世辉夫妇特意把结婚日期选在了星期六,把星期日当做婚假休息了一天,结婚第三天则回到各自的战斗岗位上。

  关于战场上的这场婚礼,有件令夫妇二人至今还觉得颇为尴尬的趣事,被战友当做轶事,每次见面都要提起。“我们结婚的时候连结婚证都没来得及领,后来是委托炊事班一个同志在‘回国’买菜时给捎回来的。”刘培成说,战友为这事真没少挖苦他们。

  由于每天都是战火连天,潘世辉生产时被暂时安排回国,第二年的11月,他们的大女儿在丹东出生了,15天后潘世辉就带着孩子又回到朝鲜。身为军医的刘培成工作很辛苦,每天都要救治好多伤员,出于责任心,他并没有陪着老伴一起回国,而是继续留在战场。同样身为护士的妻子,十分了解当时战争的状况,也知道军医身上的责任,所以她生孩子的时候,他没能陪在身边照顾,她对此也没有任何怨言。

  在潘世辉眼里老伴当时是战地医院最有学问的人,救过许多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因此她对老伴有着特殊的感情。刘培成现在还自豪地向外孙女显耀,“你姥姥年轻时在为数不多的战地女护士里是最漂亮的,对病人也很热心,虽然被她的美丽和善良吸引着,但最后还是你姥姥捅破的‘窗户纸’……”文/图记者吴飞实习生陈晓波

  ■新闻背景

  失去了8位红军亲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培成一家以叔父刘振华为首的8位亲人曾先后参加了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叔父刘振山参加了陕北红军的创建,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独立师政委。国民党军队悬赏黄金白银,到处捉拿他,对他十分惧怕。他牺牲后,国民党军队将他的头颅割去,悬挂到绥德县城门示众,并在全村搜捕姓刘的年轻人,刘家湾村的刘金升叔父就是在搜捕中遇害的。

  刘培成的父亲刘金山所在的队伍是当地游击队中的一支,叔叔和父亲都是在榆林衡山县战斗中牺牲的。后来还是别人告诉他,当时父亲胸部受伤,已经走不动了,为了不连累大家,他就让其他人先走,战友们只好把他藏在树坑里。后来,日本鬼子扫荡的时候发现了他,把他杀害了。

  叔伯叔叔告诉他,1935年冬天,雪下了一尺厚,他们去衡山把父亲的尸骨带了回来,叔叔的尸骨却没有找到。后来,在料理后事时,叔父的头颅仍然没有找到,最后只能用黏米面做的头下葬了。

  爷爷在家排行老四,三爷爷的两个儿子不长时间也牺牲了。全家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牺牲。后来,为了纪念土地革命时期的老红军,为他们做塑像,父亲生前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是姑姑的儿子长得像刘老的父亲,根据侄子的样子他才做了父亲的塑像。像一门家里面有如此多忠烈志士的家庭,在陕北乃至全国也是少有的。(吴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