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古代河道的管理与防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11:01 红网-长沙晚报

  明清时的水利行政管理在中央有两个机构,一个是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的工部,工部设四个司,水部是其中一个司。第二个是都水监,为独立机关,具体负责河道堤防、运河开挖、河道疏浚等工程施工和工程管理。清代河道总督下分道、厅、讯三级,分段管理。明孝宗年间,刘大厦奉命治理大运河,诏书中说:“古人治河,只是除民之害,今日治河,乃恐妨运道,致误国计”。

  明清以前,各河运均有报汛制度。宋代洪灾较多,建立有防汛制度。北宋时还规定水位涨落情况要随时上报,如不及时上报决溢情况,可被判以重刑甚至死刑。明清以来,将水情分为桃、伏、秋、凌四汛,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这么称谓。对于河堤防修也都有统一的律令,像黄河、长江还专门有单独规定。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的水利科学传入中国,水文与防洪方面的理论与技术逐渐量化,水利法规也得以逐步制定。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在上海就设潮位观测站,1865年在武汉设置水位站,随后全国各大河、大江都设有水位站、水文站、雨量站等。上个世纪有的省还设有水文总站,如湖南水文总站。

作者:丁传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