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居安思危这个醒提的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9日12:00 光明网
王匡忠

  居安思危,是党中央决定10月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特别提醒全党同志要保持清醒头脑的一句关键词,这个醒提的好!

  居安思危,构建和谐,是大思维。下面基层单位对居安要思危认识究竟有多高?又能认识多高?事实上,有的已不居安,却洋洋得意,还不知道要思危。尤其是,有的已经居危,还在那儿梦幻思奇,是不是对居安思危也有个正确的对待问题呢?

  一提正确的对待居安思危,就有人蛮不经心说:居安思危,既熟悉又直观,谁不能正确对待?谁都知道居安思危,就是在安全的时候要想到危险。话虽是这么说。但是,事到临头,碰到具体情况不一定明白,在既熟悉又直观的提醒中,坐晕车犯呆,梦幻思奇并不少见。每个人只要仔细想想,一生中不知道有多少次,为既熟悉又直观的提醒,却不能有很高的警觉,而经常搞错吃后悔药。

  下面有两个对居安思危梦幻思奇的真实故事,足以说明要真正正确对待居安思危并不简单。

  故事一:一位贪污受贿干部,在他身上发生的故事很是有趣,他对居安思危别有一番奇特的梦幻。他说:贪污受贿后,天天都居安思危怕出事。结果,危险还是临头了。如果,当初在没有贪污受贿就能居安思危,也就不会有今天的结局。这位贪污受贿干部对居安思危有意思吧?可以说,他代表了所有贪污受贿腐败者的心态。官帽底下无傻种,所有的贪污受贿腐败者,他们不可能想不到贪污受贿会有危险。但是,他们对居安思危的态度不是在没有贪污受贿之前思危,他们对居安思危态度更多的是在贪污受贿以后思的是怎么千方百计躲过危险。所以,前者的思危是真正的居安思危,后者的思危是危中思危。然而,既是贪污受贿以后,已经有了危险,能真正在危中思危也是好的,把贪污受贿钱在案发前退掉,还是说明做到了化危为安,危险的是危中不能思危。居安思危应该是在安稳的时就去思危,而不是在有了危险的时候才去思危,更不是在危险即将临头的时候去梦幻防危。

  故事二:有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认为:居民区有防盗窗就是不文明,不和谐。于是,他下令把居民区的防盗窗全部拆除。然而,群众怕小偷偷,都不愿意拆。有的说:拆防盗窗是对居安思危意识不强,没有治安防范观念。这位领导干部说:正是从居安思危考虑,才拆除防盗窗,指望防盗窗管小偷正说明了文明水平,和谐程度不高,一个领导干部连小偷都管不住还有什么资格当领导。这个领导干部向居民保证,拆除防盗窗,谁家被小偷偷,他包赔。这位领导干部,全部拆除居民区防盗窗以后,在居民区按装了摄像监控网络。这样以来,居民与小偷同样都受到摄像监控待遇。应该说,拆除防盗窗是文明之举,和谐之举。但是,防盗窗拆除,应该加强治安巡逻,不应该在生活区安装监控网络。这样做,不仅对人身监控显然是极不妥的,而且更加有违文明,和谐。从这个对居安思危,构建和谐的顾此失彼的做法上看,在一些具体事情上,能正确对待居安思危,要想搞和谐并不容易。

  螳螂扑蝉,黄雀在后这个寓言故事,就是教人居安思危。蝉只顾吸允鲜美叶片上的露珠,却不知螳螂在身后的危险;螳螂只顾扑蝉却不知黄雀在身后要吃它;黄雀只顾一心吞掉螳螂却不知拿弹弓的玩童在描准它;玩童只顾拿弹弓苗准黄雀却不知老虎在他身后要吃他;老虎只顾一心要吃掉玩童却不知猎手的枪口在对准它……

  无论是寓言故事,还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都说明要牢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事要胆大,无事要小心。”“居安思危。”的古训。但是,在一般情况下,人在风光时候,在神气时候,在兴头上的时候,特别是心血来潮,激情过旺的时候,就会忘乎所以,很少想起这些古训。有不少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尾巴翘到天上,老虎屁股摸不得,给点批评就变脸,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温柔就动感,给点好气就大胆,给点宽松就乱干,他们的行为与党对他们的要求很不和谐。做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居安思危,构建和谐,首先把自己的行为构建到与党要求的和谐位置上来。居安思危不能梦幻思奇,科学的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是重要的。

  目前,国际上主要是恐怖和战争危及世界社会的和谐。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从个体上看,和谐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所以,无论是世界社会,还是我国社会,都需要和谐的环境。

  党中央之所以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主要是处于居安思危的考虑,有了和谐的社会环境,才会安全,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这些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坚持好,实践好,树立好,贯彻好,建设好,执行好,落实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