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竞赛作证 农民工并非只会卖力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03:45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年仅22岁的涂继东已经是圣雨兰制衣公司的车间主任了,他能在几百人的工厂中脱颖而出当上车间主任,完全是凭着自己的技能。昨天,我市农民工技能竞赛在机场路附近的一家制衣厂内进行,作为选手的涂继东希望能击败其余29名选手夺得比赛的第一名。市劳动局负责人说,农民工技能竞赛今年是第二届,“实践证明,这样的竞赛对农民工从数量型向

素质型转变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发现自我

  农民工也有精湛技术

  昨天上午9点,来自我市各区(市)县制衣厂的29名技能好手聚集在机场路附近一家制衣厂内,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他们立即铺开面前已经裁剪好的布匹,然后迅速踩动缝纫机,将布料加工成一件成品衣服。制衣车间内气氛紧张,只听得见缝纫机“哒哒哒”的转动声。涂继东是第一个完成任务的,裁判一看计时表:他只用了75分钟!经裁判组集体评判,涂继东不仅速度最快,而且衣服做得最好。

  但这次农民工技能竞赛与去年的单纯衣服缝纫不同,选手们还将比拼服装的制版和裁剪,难度增加了许多,以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据市劳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竞赛,除了缝纫外,还有中式烹饪、钢筋工、家政服务等农民工最集中的13个项目,“比赛除了可以带动广大农民钻研技术外,还可以告诉大家,农民工并不等于只能卖力气的苦工,他们用自己的精湛技术为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现人才

  有技术就给上升空间

  22岁的涂继东16岁初中毕业就来到成都的制衣厂打工,来自眉山农村的他没有任何技术和关系背景。他说:“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总觉得别人瞧不起我,无法融入城市。”在工厂当学徒的涂继东暗暗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内心的自卑,他开始勤学技术,短短4年便成为工厂内的技术佼佼者,去年的农民工技能竞赛,他获得了全市第二名,他所在的圣雨兰制衣公司董事长决定为他升职,当年只有21岁的他因此而成为该公司最年轻的车间主任,而且拿着不错的月薪。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该公司95%的工人来自农村,“很多人还有这样的观念,觉得农民工干的是技术含量低、不动脑子的活,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我们只要发现人才,一定会鼓励他们,给他们一个上升空间。”本报记者 邓晓洪 何海洋

  现场素描

  拼盘插花泡茶

  家政精英使出全身解数

  三个苹果、一瓣西瓜、两串葡萄……家政服务人员能用这些东西做出怎样的水果拼盘,款待客人?昨日上午9点半,“成都市第二届农民工技能竞赛”家政服务专业赛在市妇联女性就业服务中心举行,28名参赛选手都是从我市8个区(市)县中选拔出来的“家政能手”。当天,选手们在“六项全能”赛中尽展才艺。据悉,第一名还将代表我市参加9月在德阳市举行的全省大赛。

  难点 家政竞赛要考英语口语

  “你的雇主患有高血压,怎么护理?”“休息、适当运动,食物要少盐、低脂……”

  “他的血压已经‘控制良好’了,能不能停药?”“不行。因为高血压是终身带病,他应该……”

  听到选手的回答,两名专家考官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经过一个上午的理论考试后,选手们进入了技能操作考试这个“重头”阶段。技能操作比赛内容包括英语口语问答、语言表达、病人护理口答、冲泡乌龙茶、水果拼盘的制作、为祝寿花篮插花等六大“全能项目”。与往年不同的是,这次的技能比赛项目完全按照高级家政服务员的技能标准制定,更加考验了参赛选手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28名选手被分为5组,分别进入不同的“封闭型”考室,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挑剔”的眼光与问题下,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亮点 男性选手参赛引起关注

  记者了解到,本次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最大的57岁,文化程度从初中到大专不等。其中还有4名选手是男性,拥有多年家政服务工作经验。

  来自龙泉驿区洛带镇的郑大洪就是一名男性选手,他是第二次来参加比赛了。在当地,郑大洪已是一家家政公司的“老板”:“我是因为受伤不能做重体力活,才选择家政行业的,但是‘做就要做好’,这是个责任感的问题!”郑大洪希望以参赛这个实际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员工,争做家政行业里的精英,“这次比赛有些难,不过,这样更能证明实力。”

  另一名年轻的男性参赛者则引起了电视媒体的关注,面对镜头,他落落大方地说:“今天,大家都比较习惯于女性从事家政行业,但我相信,男性家政服务员也会受到认同。谁说男人做家政不如女性?”本报记者 张立

  访谈

  让农民工从数量型转向素质型

  据了解,农民工技能竞赛是我市全面实施“劳务品牌培训工程”中的一项,以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农民工技能竞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民都在成为工厂的工人,“我市通过种种手段让这些文化并不高的农民工增强自己的技艺,让农民工这个群体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这种转变不仅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而且可以增加他们的收入,使他们尽快得到社会认可,让自己生活得更好。就目前来看,我市农民工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