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游街教子”到底教育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09:43 南方新闻网

  中国观察之秦萍专栏

  8月6日,绍兴一名初中生因为偷拿家里的钱玩游戏而被父母绑在三轮车上“游街示众”,引起百余人围观。自此以后,深受伤害的孩子把自己关在家里,不言不语。在这里,且不说家长如何侵犯人权,这种在心理学上被称作“负性生活事件”的“游街教子”,更可能成为孩子精神疾患的直接诱因。

  事实上,这种事情屡见不鲜。早在今年年初,温州一初中生因为未扎好辫子被拒考终于跳湖自尽;而就在不久前,杭州也有中学生因为不堪母亲责备,纵身从21层楼跳下,夭折了年轻的生命。

  有人或许会感叹这些孩子的心灵为什么如此脆弱。事实上,具体到这些事件,仅从“心理承受能力”来分析是不够的。如心理学家库利“镜中我”的理论所揭示,人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会把他人作为镜子,从中照见了自己,即自我评价源自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在心理成熟之后,人才可能有自己的判断,不再为他人评价所左右。对于心理未成熟的学生来说,别人一个微不足道的“消极暗示”,都可能影响他的一生,让他从此自卑厌世。

  因为偷拿家里钱去打游戏,曾经成绩出众的孩子就被“游街示众”,这种方式显然过于粗暴了。该男孩很可能会被“坏孩子”的形象固着再也无法昂起头走路,面对周遭的一切。透过“游街教子”这一事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谁更该接受教育?

  我们并不怀疑为天下父母者望子成龙的苦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该起事件中,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着扭曲和病态的成分。

  其一,父母的期望已蜕变成苛求。要求孩子不犯错误是一种不合理的信念,成长往往需要付出代价,作为家长,要有一颗宽容心和平常心,同时要懂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德国哲学家斯普兰格将青春期视为人的“第二次诞生”,而霍林沃思称之为“心理断乳期”。这是因为,青春期是一个内心激烈动荡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和成人感,但知识经验还很欠缺。在此过程中,犯错在所难免。与此同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十分闭锁,自尊心极强,做错了事不愿他人知道,往往通过写日记独自来化解冲突。明白事理的家长不仅不会干涉他的自由,反而会送他一个带锁的日记本,一个带锁的抽屉,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做,换来的是孩子的自尊、自信以及对家长的信任。有时,宽容孩子的错误,给他信任,相信人的潜能和人性中的光辉,这不仅不是纵容,反而是使其“改邪归正”的最佳方法。

  其二,父母的期望实质是自私的。在这起事件中,父母曾经因孩子成绩优秀而深得乡亲邻里的羡慕,很有面子。而孩子成绩下滑,不听管教,意味着父母将不再享受这种虚荣,而这似乎比孩子的自尊和形象更重要。不难推论,在某种程度上说,孩子已经成为满足家长愿望的一个工具!今天,很多家长便是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或满足自己在他人眼中的“优美”形象的。关于这一点,不禁让人想起著名影片《钢琴师》里的精彩演绎——那位垂头丧气的父亲为了完成自己童年破碎的钢琴梦,而苛刻地对待他的孩子,最终,儿子虽然成为了举世闻名的钢琴大师,却被深深的孤独所困扰,因此罹患了严重的心理障碍。

  有这样一个故事:父亲每次跟女儿去逛商场,女儿都哭闹不停,父亲奇怪商场里五花八门的玩具怎么就吸引不了她,终于有一天,在逛商场时女儿的鞋带开了,他蹲下来帮她系,却发现了可怕的一幕:原来矮小的孩子眼中看到的,只是大人们不断晃动的一条条腿和一只只手臂……这个故事讲的是,为了能体验孩子的心理世界,家长们应该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每一位家长理应学会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并以孩子的高度体悟他们眼里的世界与未来。

  (作者系天津理工大学教师)

  专栏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