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县旱情十万火急(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10:15 每日新报

  今夏以来,我国重庆、四川、贵州北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甘肃中部和南部、宁夏南部等地持续高温少雨,干旱发展迅速,其中重庆、四川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村民找水趴满山水瓢刮在石头上

  凌晨两点,重庆开县赵家镇阳坪村 2社。 69岁的陈邦峦摸索着起来。村里现在还一片安静,除了远处几声狗叫,一点声息都没有。陈邦峦心里一阵暗喜,他估摸着今天能上山找到点水。

  家里的水缸干得只剩一层淤泥,老太婆昨晚把最后一点水刮来做了一脸盆稀饭,这是他们一天三顿的伙食,如果今天还没找到水,明天就该断顿了。他摸索着喝了两碗稀饭,挑上桶,拿上电筒。要去的地方在后面那座山的山脚下,他这一走,要中午才能回来。

  已经有半个月了,陈邦峦所在的阳坪村的乡亲都是这样趁着月光出门找水。

  “每到早上,大家都往山崖边跑,到那里挖个洞,看看能不能有水渗出来。这种渗水少得很,流得像丝线一样,大家都拿着桶去接。”陈邦峦说。

  后来山体渗水越来越少,挖再多的洞也找不到水源后,村民们只好把目光盯上了山崖下的一条小水沟。每天早上,边上两座大山的山体渗水汇入那条水沟,能有一些流水。

  打着手电摸到水沟边上。陈邦峦发现水沟里水流很小了,到处都是大石头,他只能用水瓢在石头上刮。

  刮出来的水浑浊不清,夹杂着沙石。

  半个小时之后,陈邦峦刮的水才把桶底铺满。这时,他听见身后开始有声音,他知道有人来了。天慢慢亮了,他转身一看,半山坡上趴满了人,没人说话,只传来水瓢刮在石头上的吱吱声。

  刮两桶水要费上好大一阵。到上午 10点时,两只水桶终于满了。陈邦峦已经晒得后背发烧,他小心翼翼佝偻着背,挑着水桶一步步往家里走去。走到中午 12点,他终于把两桶水倒进了自家的水缸里,老汉如释重负,坐在门槛上半天没说一句话。

  3天之后,山沟里已经刮不出水了。记者再次遇到陈邦峦时,他仍然在找水,这次是在距他家 4公里外的一个还没有完全干枯的水塘边上。

  稻子渴死在地里只剩一个月口粮

  开县县城向南,经赵家镇后搭乘一个多小时摩托车,才能到达阳坪村。

  陈邦峦的儿媳蒋先菊和他住在同一个院子里。 8月 10日中午 2点,当记者来到她家院子时,她正把金黄的包谷籽撒到院坝里。汗水顺着她的头发滴到地面上,她的嘴唇发白,布满一道道干裂的口子, 5岁的女儿光脚坐在院坝边上,拿着一把蒲扇,不住地扇风。

  阳坪村不通自来水。各家各户都修建了一个水塘,一家人的生活和地里的庄稼,以前全靠这个水塘。蒋先菊家的水塘就在屋后,如今,这个水塘里早已干枯,舀不出水了。

  蒋先菊告诉记者,今年从 5月底开始,到现在只下过三场雨,除第一场还算大, 7月中旬和 8月初的两场雨都很小,“连路面都没打湿”。其余的时候都是大晴天,天上云都没一朵。

  往年的这个时候,蒋先菊应该在张罗收稻子的事,但今年她几乎无事可做:自家三亩水稻田,两亩已经全部旱死,剩下的一亩因为干旱严重,连秧苗都没插。

  这几亩地就在土路边,地里和路面一样干。那片没插秧的地里,现在只有几株稀稀疏疏的杂草在风中摇摆,其余两亩地里,稻子挺得直直的,稻穗还是绿色。

  “你别看稻叶是绿的,还有稻穗,”蒋先菊说,“其实这些稻子全都死了,稻穗里面全是空心,没有米的。有米的稻穗重,会把稻子压弯腰,今年全都没米,稻穗挺得笔直。”

  她从田里随便抓了一把谷粒,用指甲抠开,谷皮里流出一点白色的浆,的确没有米粒。

  靠近土路的一片稻子没有稻穗,只有几片绿色的稻叶。蒋先菊告诉记者,这是因为气温太热,稻子扬花受到影响,没能正常抽穗。这一片稻子很突兀地矗立在路边,就像一堆叶片粗大的韭菜。

  蒋先菊带着记者走到山崖边,可以看见满山的梯田里都是绿色的稻子。“都是我们村的稻田。看着绿油油的,其实基本上是颗粒无收。”蒋先菊说。

  “本来想过要挑水救庄稼。干旱刚开始的时候,村里人都这样做过。后来连人都吃不上水了,谁还能管田里?”

  下午 4点,蒋先菊的丈夫陈天学从镇上回到家。他脱掉衣服,用长柄的篱耙扒拉着院坝里的包谷粒。

  陈天学告诉记者,以往家里每年能收获 3000多斤谷子,一家三口留下 1000余斤自己吃,其余的都卖掉。因此,家里没有存粮。没想到今年是这个光景,好在包谷还有点收获。他们和邻居一道,两家人一共收了大约 400斤包谷,等包谷籽晒干以后,就熬包谷糊糊吃。

  “但这吃不了多久。”陈天学说,“我们庄稼人比你们城里人能吃,要是敞开肚皮, 200斤包谷差不多够吃 1个月。就算节省点,能吃两个月就不错了。”

  陈天学打算等包谷吃完后,自己就去城里打工,挣钱买粮食。

  “农”字头上天为盖引水工程无经费

  阳坪村村委书记陈国清告诉记者,由于不通自来水,阳坪村的水源靠的是天上下雨。这种水源无疑是脆弱的,今年大旱,全村人吃水都特别困难。

  解决的办法并不是没有。“离这里 15公里有条浦里河,常年有水。如果从那里引水,通过梯级加压,能够解决附近好几个村的水源问题。”

  但陈国清算过,这样浩大的工程,需要花费至少 300万元以上。如果靠几个受益的村分摊,不可能凑出这笔钱。

  “现在只能等,等到天上下雨。”陈国清说。

  与阳坪村相比,开县南雅镇书香村的旱情更加严重。

  这里有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他们走时把土地交给黄家才耕种。黄家才今年一共有相当于 16家人的地,几乎全部种了包谷,他家的院坝晒了不少包谷籽,在院坝边上,还堆着不少刚收下来的包谷棒子。他带着记者到包谷堆前,随手抓起几个包谷说:“你看,今年大都是这种‘癞子包谷’。”

  这些包谷棒子上,零散地长着一些包谷籽,就像被啃过一样。这样的包谷,收成不到往年一半。

  据黄家才介绍,书香村一共 400多人,每年包谷产量大约在两万斤上下,截至目前,包谷已经全部收完,差不多减产一半。

  据《时代信报》报道

  责任编辑:孙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