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航标卫士”崔永发26载青春护卫航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10:19 法制日报

  □劳动者之歌

  新华社记者 张泽伟

  往来的船舶,繁忙的港口,热闹的渤海湾。看着客船、货船平安出入港口,“航标卫士”崔永发饱经风霜的脸上流露出欣慰和自豪的神情。

  崔永发和他的7位同事数年如一日,用青春和汗水维护着航标正常运行。他们管辖的4个港口———天津港、河北黄骅港和曹妃甸港、山东东风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3亿吨,涉及2.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

  不畏艰辛与危险的“拼命三郎”

  1980年,年仅17岁的崔永发子承父业,成为一名普通的航标工。这一干就是26年。当初那个青涩少年,已成长为天津海事局航标处航标管理站海上班班长。

  航标工是个苦差使。在海上工作,并不像常人想像的那么诗情画意。“虽然海上有风平浪静的时候,但更多的是惊涛骇浪。不管严寒酷暑,我们航标工只要接到工作任务,就像军人接到命令一样,必须在第一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丝毫的懈怠或差错,都有可能危及船舶的安全、海员的生命。”崔永发说。

  去年夏天,我国主要的电煤运输港口黄骅港,32座航标因为老化磨损,不能正常运行。而当时正是电煤运输高峰期,这些航标必须在24小时内恢复运行。但负责维修的天津海事局航标处海上班仅有8名工人,而且其中4人有其他紧急任务在身,因此,要在一天内完成这些工作量几乎是不可能的。

  崔永发没有迟疑,接到任务后马上带领余下的3名工人投入“战斗”。大家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期间几乎没有休息。经过14个小时的连续奋斗,被损坏的32座航标终于恢复运行。

  不断钻研与革新的“技改专家”

  崔永发是有着20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航标工了,但他并不满足于做一个机械的熟练工。钻研业务、阅读专业技术资料,成了他业余时间的“特殊爱好”。其成果是每年他都有三四个技改项目“问世”。

  在航标工作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紧急情况,崔永发在事后总会仔细研究、琢磨,为今后及时处理类似事故提供参考。一次,他在巡检航标时发现有的航标在船用雷达上的回波较小,有时在风浪较大时更加不容易识别。于是他查阅大量资料,并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探讨,认为在航标上加设雷达反射器具有可行性。之后,他测数据、画图纸,动手制作,终于研制出了加设的雷达反射器。经过一段时间的记录和观察,航标在船舶雷达上的回波明显增强,克服了恶劣天气造成的雷达识别差的状况,得到船舶用户的一致好评。

  “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

  由于航标工经常在野外和海面作业,几乎没有固定的休息日。崔永发的女儿崔泰悦说,父亲的手机几乎从未关机过,随时准备接受新的任务。有时,全家人都会在深夜被他的电话吵醒,接着就是他急促出门的脚步声。

  “自己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崔永发经常这样告诉家人。他的父亲生前患有多种疾病,经常住院治疗,每次父亲住院,崔永发都是让兄弟姐妹陪护,而他只能利用休息日和晚上尽孝心。父亲病危的那个星期,崔永发正在黄骅港值班,尽管接到家里电话后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但最终也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崔永发说:“既然当了航标工,就要在享受这份工作带给你的幸福和喜悦的同时,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份工作的使命和所有的苦辣艰辛。”

  据新华社天津8月18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