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台北写真:台湾硕果仅存的手工制墨大师陈嘉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19:05 中国新闻网

  

台北写真:台湾硕果仅存的手工制墨大师陈嘉德

  随着墨汁的普及,台湾传统的制墨业已不再兴盛。图为台湾硕果仅存的手工制墨大师陈嘉德在示范制墨。中新社发 耿军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台北八月二十日电 题 台北写真: 台湾硕果仅存的手工制墨大师陈嘉德

  中新社记者 耿军刘舒凌

  周末,台北市立图书馆地下一层艺廊挂出宽大的红色条幅《中华瑰宝“墨”的展现》,许多市民前来观赏台湾硕果仅存的手工制墨大师陈嘉德示范墨的制作。

  大厅内散发出浓浓的墨香。一位年轻人守候在沸水翻滚的铁锅旁,铁锅内置放有木桶,陈嘉德将一些不同颜色的粉末倒入木桶内,“黑色的是松烟,黄色的是牛皮胶,白色的是麝香、冰片”陈嘉德告诉记者,“松烟是燃烧松木所获得的烟末,制墨要选最好、最轻的烟末,磨出来的墨质才细腻,墨色的晕染变化才会丰富。好牛皮胶会使写出的字发亮。麝香使研墨时散发馨香,精神爽,写字会好。”

  蒸煮二十分钟后,面团似的墨料被放在乌亮的大木墩上,陈嘉德抡起五公斤重的锤子用力砸,“把空隙、气泡砸出来,墨团会扎实紧密”陈嘉德说。

  经过打年糕般的一番处理,墨团又被放到木案上搓揉,随后,称重、揉成圆柱状、塞入木模,再用长板凳制成的压轧椅,将木模中的墨块压成型。

  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陈嘉德靠在椅子上休息:“等到墨块冷却后就可以取出来了,风干二十五天,再描金,包装,就是成品啦。”

  工作时陈先生不与来客握手,他憨厚地对记者说:“有人讲,我这双手是宝贵的黑手 。”

  记者问陈先生:“您当年为何选择制墨?”他滔滔不绝到:“小学毕业后,我从嘉义来台北找工作,被推荐到‘国粹墨庄’当学徒。老板林祥菊原本是福州的制墨师傅,他十八岁时到台湾旅游,因两岸交通突然中断而滞留台湾,此后开办墨庄。我给这位福州老师傅当助手十年,学得制墨手艺。后来我也办厂,把家乡没工作的十几位乡亲找来,每天生产学生用的廉价墨块。”

  据陈嘉德先生回忆,上世纪七十年代,是台湾制墨全盛期,当时小学生写书法都要自己磨墨。在台北县三重地区当时聚集近十家制墨厂,他的工厂二十四小时不停工。后来因为墨汁普及、日本游客转赴大陆购墨等原因,销量减少。九十年代台湾仅有的四、五家制墨厂关得只剩下陈嘉德还在苦撑。一些文人墨客鼓励他:“你不做,我们可就没墨研磨喽!”

  危机却成了转机。陈嘉德说:“我不做廉价的学生墨,改走高级路线。那时候大家都想用好墨,但台湾没有。我就开始制做福州老师傅传授给我的松烟墨,完全采用天然原料,高成本但也得到了高利润。”

  身旁的桌子展示有陈嘉德先生制做的造型各异的产品墨,它们还有雅致的墨名“古水”、“古梅”、“神木”、“法龙”。记者问及价格,陈先生说:“从一千五百元新台币到三千元不等。我做过一块五斤重的大墨,有收藏家出五十五万收购,我没舍得卖。”

  陈嘉德的手工墨颇有名气,曾有日本人邀请他到日本工作,提出高薪、住房、举家迁移等优厚条件,他没动心。记者提及此事,陈先生说:“怎么可以去!功夫非常难学,怎么可以去教日本人。国粹不能随便外传。”

  现年六十四岁的陈嘉德在台北县三重三和路三段四十七巷开办了一家“大有制墨厂”。说“厂”,其实只有他和小儿子陈俊天二人。陪同陈先生前来做示范表演、守候在铁锅旁的年轻人,就是陈俊天。

  “你对每天两手黑黑地制墨有兴趣吗?”记者问。

  “开始没兴趣。现在越做越开心。每月能有十万多元收入,我们还获得了第十届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的传统工艺奖,从官员到市民都尊重我们。”陈俊天爽快地回答。

  采访结束时,子承父业的陈俊天说:“我开了网址,您不妨看看。”

  记者打开了陈俊天制作的网页。随着古琴、琵琶的伴奏,页面淡出“中华文化传统--大有制墨厂”的厂名及古香古色的《清明上河图》。(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