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农村“跑款”风当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0日20:00 光明网
陆志坚

  记者近日在山西省稷山、临猗、夏县等地采访时了解到,在国家取消农业税,实行转移支付后,由于经费短缺,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村基层干部向上“跑款”的现象,有关系就能争取点支农资金,没关系的只能干等。普遍存在的“跑款”风表明有关部门在支农资金管理上存在漏洞,国家应当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规范和管理,使其能够公平合理地流动,不能让支农资金凭关系分配。(8月15日新华网)

  确实,时下农村取消农业税及其它费用后,基层干部相对来说清闲了、省事了,但兴办公益事业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窄了。对此,一些基层干部便两眼向上,利用本地在外工作人员的关系,采取一切可能的办法“跑款”。凡能跑到资金的,还往往被村民视为“能人”,无形中又助长了这种“跑款”行为。

  当然,通过合理渠道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重点扶持,从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这未尝不可。但问题是,这种凭关系“跑款”,往往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忧。

  首先,有悖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和谐发展理念。显然,本地在外工作人员多、门路广,且掌握一定权力的“跑款”就多,上级投入就大,而无关系的村就只有干着急。如此之下,必导致富的越富、穷的越穷,既使是相邻两村,一边是道路硬化四通八达,一边是交通闭塞行路难,使村与村、乡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拉开了发展距离。

  其次,影响了村干部为民办实事的积极性。基层干部热衷于“跑款”,村民也以“跑”的多少来衡量村干部的能力大小,能“跑”者将时间花在“跑”上,而忽视对公益事业的建设;不能“跑”者由于资金问题,而怯于端盘子、定调子,而且时常受会到村民的冷嘲热讽,从而消沉了想干事、能干事、真干事的念头。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跑”极易滋生腐败现象。出于对关系户的感谢,或送些土特产之类,或干脆提出几几分成。而作为某些关系户来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不收会说不近人情,收了自然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此后只好拿原则作交易,“不遗余力”地为乡亲们“服务”。同时,因款是自己“跑”来的,某些村干部自会在使用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而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必会导致腐败。

  因而,对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这种“跑款”现象,我们绝不可漠然视之,必须从制度上予以遏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