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脱下民工的马甲,剩下的还是歧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0:32 正义网

  调查显示,超过2/3的被访者表示无论如何都将在城市发展,他们的融入城市的社会需求已经无法回避。报告指出,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却是外来人员融入城市方面遭遇到的种种困难。农民工、外来工等词语都带有歧视性,对外来人员融入城市是一种观念阻碍。建议将“外来工”、“农民工”的称谓更名为“新市民”。(《华商报》8月20日)

  其实,无论是民工还是外来工,其称呼本质上都不具备歧视性,对民工、外来工是

否歧视,取决于我们的城市和城市的市民们怎样来对待他们,如果是友善“待客”,真诚、友好地善待民工,称呼民工、外来工又何妨?相反,总是戴着有色眼睛看待民工,歧视他们、排斥他们,即使称呼他们为新市民,也改变不了人们歧视的眼光,改变不了他们被歧视的命运。

  在陕西省社科院民意调查中心发布的“外来工社会融入调查评估报告”中,大部分被访者对这两个词都没有好感,认为“农民工”和“外来工”具有歧视意味的被访者占了多数。其实,“农民工”和“外来工”的称呼,就像农民、工人、教师、干部一样,其本身只是一种人群代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对他们的歧视,是社会后天强加给他们的,错不在这两个称呼,而在于自以为高贵的人们如何看待他们、对待他们。如果社会呈现一片相亲相爱的和谐场景,农民工也好外来工也罢,都会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至于怎么称呼,只要不是带有贬义的,相信农民工”和“外来工”都可以接受。

  建议将“外来工”、“农民工”的称谓更名为“新市民”,这种想法不错,体现了对“外来工”、“农民工”的权益关注。可是,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改变“外来工”、“农民工”的称呼问题,而是如何提高他们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不能善待民工,不能一视同仁,也就不能从本质上改变“外来工”、“农民工”被歧视的窘境,别说是改称为“新市民”,就是称呼他们为“新干部”,又能对他们有什么帮助?如果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即使脱下民工的马甲,剩下的只怕还是歧视!

作者: 池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