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包机上清华:少点谩骂,多点诱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0:52 正义网

  昆明两家媒体和某民营公司举办"包机送清华、北大学子进京"活动。某媒体发表评论称:" 让金榜题名的考生坐飞机上学,体现出社会对学子的关爱。在学习上追求第一、追求最好的学子,就配享受这份殊荣。"据了解,主办方所谓的"包机" ,是为学生购买机票,统一去清华、北大报到,并非包租专机;而所有学生临行前的食宿和机票费用则全部由主办方承担。一名学生说:"这是一次含金量非常高的旅程。" (8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包机上清华"之所以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公众的质疑和谩骂,是因为一个以资助贫困生为名的、出发点很好的活动,俨然已经演化为媒体和企业"联姻",借"包机上清华" 为噱头,提升自己品牌公共关注力和知名度的恶劣炒作、作秀行为。某种意义上说,本次活动策划的"始作俑者",正是有意无意地利用了公众对"包机上清华" 这样敏感事件猎奇关注的理解误区,以及道德心理的匡正冲动,来达到宣传自己、提高自己知名度的目的和初衷。

  反对者的声音,无非是在痛恨媒体和企业作秀的同时,对恶劣的名校膜拜情节的不齿和蔑视,更担心这种作秀事态一旦蔓延泛滥后,在公众、尤其是孩子们心中的不正当影响。

  但笔者认为,对"包机上清华" 这样的事件,宜疏不宜堵,少点谩骂和攻击,多点理性的诱导和规范。如果能此为契机,在社会上构建一种尊重人才和教育、尤其是吸引社会各界人士资助贫困生的氛围,是值得期待的。

  众所周知,因为各种原因,国内的慈善事业一直没有建立起强大的体系格局和品牌效应。对很多有志致力与慈善、尤其是想资助贫困生的个人和集体来说,目前捐助机制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使他们对慈善缺乏长久的耐心和信念。与此同时,高校中目前存在的助学贷款、绿色通道奖学金等资助贫困生的政府和私人方式,并不能有效地覆盖需要资助的贫困生群体。 一方是庞大的有能力、有兴趣资助贫困生的个人和集体,另一方是广大的、急需各方资助的贫困生群体。而他们之间,因为缺乏一个必要的、有共信力的通道的协调和沟通,资助贫困生行为,依然停留在零星、"作坊式"阶段。

  某种意义上说,给"包机上清华" 这样的事件以恰当、合适的诱导,以此为契机,构建一套完备的、健全的资助贫困生团体和组织,或者说是一个方式,值得期盼和欣喜。因为,吸引社会闲散的慈善资金以资助贫困生群体,如果操作得当,方法适合,实在是一种多赢的行为:首先,愿意投身资助贫困生的个人和集体,满足了自己心愿,还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宣传自己和自己的企业;那些因为贫困而不能上学或者上学困难的贫困生,可以得到有心人的资助,无论这样的资助是采用何种方式归还,相信这些贫困生在感恩力量的驱使下,不会走原来贫困生不还、或者抵赖银行贷款的错误;再者,贫困生家庭,可以缓解一时的经济压力;学校也可以免除许多不必要的、因为助学贷款、奖学金 "僧多粥少"的"分粥"矛盾之中,学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专攻教学和科研;更重要的是,它在达到"包机上清华"活动总策划孙学敏所言的" 营造一种尊重人才的社会舆论氛围,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的美好初衷的同时,更是一种消弭富人和穷人间贫富心理差距鸿沟的桥梁和纽带:富人可以通过参与这样的慈善事业,来达到自己关注、帮助穷人—— 包括那些贫困生的目的。

作者: 李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