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份来自粤西基层的调查:粤西村官窘境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4: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曾璇 实习生 张艳芬 陈子文 殷茹 彭天垒

  一份来自粤西基层的调查,是记者近日在粤西走访八个村委会、采访20多位村干部的所见所闻。在珠三角发达地区的乡镇农村也许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可在欠发达地区的粤西农村,这是一个缩影。

  如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保证基层政权的正常运作?如何缩小城乡差距建设和谐社会?记者采录这些基层“小人物”的小故事中感到,也许解决好这些“小人物”面临的困境,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不是一句“口号”。

  “兼职”的村干们

  我们来到某镇新土勇村的时候,村委书记李春禧正在烈日下耙田。每年的两季农忙时节,他都会用自己的手扶拖拉机替人耙田,每次半个月左右,能赚到3000元,这是他一年的主要经济来源。他笑称自己是“耕田书记”。

  李春禧5年前当上了村支书。“当官前我年收入3万元,当官后仅有7000元,而且这7000元不是政府发的,是我自己挣来的血汗钱。”他说,平时群众反映问题等都通过私人手机或家庭电话联系,镇里发的350元的月工资仅能“对付”手机费。李春禧把这几个月的手机通讯费给记者看,每个月都将近300元。

  办公费用?李春禧粗略算了算:手机费300元,联系群众的固话费100元,为群众办事奔走的摩托机油费150元,大约600元可以支撑下来。而国家一年2000元的财政拨款,要维持村委会的日常工作,实在勉强。

  李春禧说:“如果没有手扶拖拉机帮补一下家用,我肯定不做书记了。”

  记者采访的20多名村干部中,大部分的村支书、村委会主任,都有其他得以养家糊口的职业,村官工作算是“兼职”。对这份压力大又没钱的工作,家人基本都持反对意见。而他们之所以还继续做“村官”,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主要是因为选出来了,不愿辜负群众的信任”,还有极少部分是因为有村里出去的老板、工头的经济支持。

  

一份来自粤西基层的调查:粤西村官窘境实录

  图:三位退休老支书手中拿着的是14个镇178位困难老支书的签名和手印 曾璇摄

  退休支书的忧虑

  在粤西,一群退休的老村支书常常为自己的未来忧心———每月60元的生活补贴,此外,再无其他。

  上郭村的老村支书吴上如今年79岁。1956年,他当上了上郭村委会第一任书记,直至1983年退休。风里来雨里去,修水利、搞计生、收公粮,开山、修路、架桥……“当年我们这些村干部,真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刚退休的时候,吴上如还有8元/月的“退休金”,1993年由于基层财政困难,政府对村一级停发了退休工资。1993年至2000年期间,近70岁的吴上如为了一日三餐,跟着老乡外出打工,在工地帮运水泥。一年辛苦下来,才有1000元的积蓄。2000年起,老得干不动工地活的吴上如回到家中,他已经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只能靠着以前在外打工的钱勉强糊口度日。2005年始收到政府发放的60元/月的生活补贴。这钱,是他与老伴一个月的伙食开销。

  儿子做做泥水工,收入仅够糊口,孙女8岁始上学了,每个学期200多元的学费对这个家来讲不是小数目。

  白天他与老伴在斗室中同吃同住。晚上,吴上如则会在离家700米的上郭中学值班室睡觉。他为学校当过两年“看更”,每个月200元,2004年底由于学校资金不足,便把这个岗位撤了,但校领导知道他家生活条件不好,便允许他在值班室睡觉———起码这里冷不漏风,雨不漏水,夏天晚上还有电风扇。而家里只点煤油灯,又没有蚊帐,一下雨还漏得厉害。

  吴上如家里最新最多的要数用红油漆印着“优秀党员”的锑桶了,从1983年退休起一年发一个,每年还发一套印着“七一留念*中共上郭党支部”的衣服,这就是当了27年支部书记的所有荣耀,那些崭新的水桶和那所破旧的房子形成鲜明对比。

  虽然退休多年,可吴上如在学校值班室锁着的书桌里拿出一本《广东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那是2005年的版本。他现在还被村里的干部邀请去给村里吸白粉的不良青年讲课,他说“有一份力量就发一份光”。

  一个月多少钱退休金才够用?“200元就很知足了”,老支书抽着水烟笑道,现在离理想还差140元。也许,老支书可以领着60元勉强度日,可是,他背后,还有许许多多双茫然若失的眼睛……

  

一份来自粤西基层的调查:粤西村官窘境实录

  图:老支书吴上如辛苦一辈子,家徒四壁 曾璇摄

  ■村官辞职打工记

  “想到月退休金60元,心慌啊”

  租来的两房一厅里,看不到任何家电。几件简单的家具、几箱待运的货物,已是房里的一切。

  沈宏清对眼前这些已感到满意。他只是广州龙洞汽配市场一个档口的打工仔,原来在湛江老家水口渡村当村委会主任的日子似乎已经很遥远了。

  但他跟普通的打工仔还是很不一样:白衬衫总是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总是梳得一丝不苟,讲话声音不大,但很有条理,一手行书也写得挺好……八年“从政”生涯,一度负责近6000人口的村中大小事务,让他有着一般打工仔没有的“底气”与眼界。

  当年,他高中毕业,算是村中少见的年富力强而又知书识理的年轻人。“有文化才能当干部”,从文书做到副主任、主任;去年4月换届选举,他又以3600多的最高票数当选,民望甚高。可二度当选半年后,他提出了辞职。背后,是一片挽留与惋惜的目光。

  已经42岁的他为何还是选择了背井离乡?吸引他的,难道仅仅是包吃包住外加1000元的月薪?“留在老家,我看得到自己的未来……”说起这些,他的眼里多了一些黯然。

  说来也许难以置信,他当了八年村官,任上总收入只有1.8万元———其中六年还是村委会主任。

  水口渡村有5700多村民,年轻人几乎都到珠三角打工去了,村中留下的一般都是老幼妇孺。村里没有任何经济实体,也无土地出租,集体收入为零,是个纯农业村。

  2003年,特产税、农业税等取消后,没有了“镇统筹、村提留”,村干部除了等着镇财政下拨的两三百元工资,再无其他。“我当村委主任,190元/月,可电话费都要一百多元啊!”沈宏清说,自己唯有一边做点小生意,帮补家用,一边当村委主任。据说,他在任时,曾几次想给村里搞点集体经济,让村里有点收入,但由于经济大环境,地处粤西偏远山乡的地方,很难吸引资金,最终也没能弄起来。

  村委,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村官不大,事情却很多,可以说,许多政策的最后落实,都落在了他们肩上,计生、征兵、殡葬、低保、水利、抢险救灾、调解矛盾……“要马马虎虎地干,也很容易,可是,我不愿意。”村官难当,计生等工作,认真抓,容易“得罪”乡亲;不认真,又是国策,又是一票否决,沈宏清说,头上的白发,都是当村委主任那两年熬出来的。

  熟悉沈宏清的人都说他是好人,待人热情,处事公道,“村民最信任他了,有事找他,吃着饭,把碗一放就来了”,他所在村的老书记叹息。

  辞职那天,他跟村民小组最后一次开会,大家都很舍不得他,可他的行为也得到了充分理解:“村干部也是人啊,上有老下有小,专职村支书,也才320元/月,没待遇,光凭情感,怎么留得住人?稍为年轻点,有点能力,有点想法的,早就跑啦。”确实,在粤西,像沈宏清这样的村干部流失并非特例。沈所在的镇,除了他,去年还有两个村支书也出来打工了。

  “家人也问我丢不丢得开,没什么丢不开的,总要解决生存温饱问题吧?再老些,连工都打不了,像我们村那些退休老书记、老主任,领60元一个月的退休金吗?心慌啊!”话虽这样说,可沈宏清对乡下的那份牵挂一望可知———那面村党支部“七一”留念的旗子,被他带到广州,挂在档口最当眼的位置。

  

一份来自粤西基层的调查:粤西村官窘境实录

  图:42岁的沈宏清辞去村官到广州打工,他将村党支部纪念“七一”活动的一面旗挂在档口 宋金峪摄

  ■一项就业意向调查

  大学生下农村意愿不高

  广东多方出招补贴毕业生服务基层

  面对城市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局面,大学毕业生是否愿意去农村大显身手呢?记者近日在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四所高校进行的一个小型问卷调查,285份有效问卷中,有185人的回答是“不愿意”,占总人数的65%。

  暨南大学“不愿意下基层”的同学占被调查同学的78.9%,比例最高。“不愿意”的诸多原因中,52.5%的同学称“喜欢在大城市工作生活”;47.5%的同学认为“基层缺少发展空间”;另有22.7%的同学觉得“农村经济待遇不高”。

  另外100人表示“愿意”下基层,占总人数的35%。大多个选项中,68%的同学认为下基层可“丰富人生阅历,增长见识”;而近四成(39%)的同学志在“回报社会,建设新农村”;另有24%的同学觉得下基层可做“权宜之计,缓解就业压力”。

  在关于下基层的时间长短调查中,57%的同学愿意呆1-3年,22%的同学认为自己可以坚持3-5年,21%的同学只能接受1年以内;5年以上、10年以上的只是凤毛麟角。

  值得深思的是,相当部分同学乐意到农村支教,而不乐意当“村官”;即使在大城市暂时找不到工作,也不乐意下农村。

  显然,决策层也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广东全省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的1000名优秀年轻干部,近日陆续奔赴农村基层,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

  本月初,广东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今年将招募300~400名高校毕业生,9月底前安排到省内50个山区县及东西两翼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2~3年。有志于服务广东省偏远山区和基层农村的大学毕业生,省财政将为其提供每人每月生活补贴600元,每人每年2000元交通、医疗补贴和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等。

  政策的天平已开始倾斜。也许,只有越来越多高素质的人愿意建设农村,农村的发展才能加快,只有那时,才能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乐土”。

  一份退休村干的收入名单

  叶春华 69岁 黄坡村前支书2000年退休,48年工龄,任支书34年。现领94元/月补贴,在影剧院扫地看门以维持生计。

  凌志雄 65岁 罗里村前支书 高中学历,2000年退休,党龄41年,任支书28年。现领每月60元补贴。

  林绍昌 72岁 山圩村前支书 1989年退休,党龄47年,任支书20年。现在帮子女看铺。

  杨振秋 68岁 新(王勇)村前支书工龄40年,退休工资为40余元/月。2003年工资停发,靠儿子儿媳打杂工养活。

  潘玉梅 81岁 米乐村前支书1989年退休,39年工龄,任支书28年,儿子牺牲女儿远嫁,如今退休生活无保障。

  吴文超 80岁 原塘尾村前支书 塘尾村第一任村支书,任支书41年。现生活无保障。

  领300-350元/月工资的部分现任村支书

  李济仁 53岁 沙洲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 1979年始为干部,任支书16年

  林衍 49岁 低垌村支书 1979年做干部任支书19年

  李康日 46岁 沙尾村支书 1989年工作任支书4年

  林泽春 51岁 山圩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 1976年工作任支书26年

  梁培昌 56岁 限口村支书 1973年工作任支书14年

  韩茂宏 52岁 柏坉村支书 1983年参加工作任支书10年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