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1日15:51 四川在线

  最近自驾游了一趟大九寨环线,从成都出发,九寨沟,若尔盖,红原,米亚罗,然后回到成都。风景自不必说,但一路下来,多了一些别样的感受。并不是第一次走大九环,观光的同时,也观到了一些颇为复杂的东西。受大气候影响,高原上也干,但这是另外一篇文章想要提及的,这篇文章想说的,不是气候与风景,而是与人有关。

  8月15日下午,从九寨沟出来,车过弓杆岭,路过一个寨子的时候,突然发现雨过天

晴的天空出现了两道彩虹,儿子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彩虹,当然是异常欣喜,一家人于是停下车来观彩虹。看见我们的车停下,寨子里跑出几个小孩,先是向我们讨糖吃,然后讨其他零食,我们开车给他们拿零食,几个孩子一哄而上,争着从我们的车上抢他们所能看得到的食物,其中有一盒方便米饭,儿子的最爱,儿子拼命护住那盒米饭,但几个孩子从他手中抢夺,终于没有保住那盒米饭。等被这一幕惊呆了的我和先生回过神来,车里座位上放着的食物已被全部抢光,我们赶紧急急地关上了车门,几个孩子抱着“战利品”也一哄而散。儿子显然吓着了,惊魂未定的他让我们快拨110。我和先生赶紧向儿子解释,这些孩子只是要吃的,他们也没有抢我们的相机和电脑呀。给儿子解释了半天,儿子才放下心来。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竟然遭遇了几次类似的事情。后来我们发现了一个逃避“哄抢”的方法,那就是尽量不在寨子或老乡的屋子前停车,有好几次我们停车,远远看见有孩子朝我们跑来,我们就立马上车逃跑,而那些孩子看见我们的车开走,也不朝我们走了。

  那天到若尔盖的时候,遇上堵车,有一个年轻人,大概十八岁至二十二岁的样子吧,凡是自驾车都躲不过他,讨了吃的以后,还讨钱,若不给,就不停地拍车门骚扰。因为被“洗劫”过,我们的吃的有限,把剩下的半袋酸枣糕给他以后,他还不依,只得把最后一袋饼干给了他。过不多久,他又来了,我们指着车内给他看,对他说我们没有吃的了,他就讨钱,给他一块,不依,要十块,我们毛了,说不想要就不给,他才把钱收起来。而另外一辆自架车的车主告诉我们,他们给他五块他嫌少,不要,最后给了十块才作罢。

  堵车一堵就是七小时,因为没有吃的了,只好从老乡那里买高价的方便面充饥。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平时也不是不喜欢行善的人,但对这样的强行索要,很厌恶。我不知道,一直在我心中有着美好形象的川西高原上的老乡们,为何变成如此模样。

  堵车的时间太久,自驾车车主们便凑在一起讨论这个现象。大家都说,刚开始自驾游的时候,都还是喜欢带一些文具食品和衣物什么的,遇见困难的老乡和孩子,会给他们一些。前两年,我们的车行走高原,经常会遇上孩子们停车向小车敬礼,当时不是很理解,问过当地人才知道,高原的很多希望学校都是成都人捐建的,老乡们无以为报,所以教孩子们看见成都牌照的小车,都要行礼,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此次高原之行,没有遇见一个敬礼的孩子了,取而代之的,是理所当然的索要,甚至“哄抢”。大家讨论后觉得,孩子们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已经习惯了被施舍,最后觉得这样的被施舍是那样的理所当然,是那样的天经地义。施舍,并没有让他们摆脱贫穷的命运,却令他们丧失了尊严。

  车过红原的时候,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因为我们不给“糖”,竟然放狗追赶我们,令第一次接触高原的儿子对高原的小孩有了完全的反感。以至此后每次我们遇上老乡,他都会惊恐地大喊:“快跑,快跑,抢东西的来了!”我们一直都在向儿子解释,他们不是抢,他们只是身处高原,买不到那些零食,所以很喜欢。但儿子依然不解,他觉得那样的行为就是抢,是坏人的行为,我们无法向儿子多解释什么,因为怕混淆了他的是非观。

  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那样,从川主寺往若尔盖的途中,我们租老乡的马骑,认识了两个藏族孩子,姐姐叫桑巴,弟弟叫泽旺甲,很热情很懂事的两个孩子,家里养了几百头牦牛,在草原应该算比较富裕的家庭,我们租他们的马,他们邀请我们去家里喝酸奶,我们把我们的食物与他们分享,他们对于接受我们的食物还很不好意思。

  从穿着和卫生情况可以看出来,向我们讨要食物的孩子要比这两姐弟穷得多,如果不是因为穷,他们也不至于如此,所以虽然反感他们的行为,我们也在心里原谅着他们。其实想想,贫穷并不是很可怕的东西,可以经过后天的努力而改变,而丧失尊严,人穷志短,则是相当可怕。丧失尊严,将会令他们永远贫穷下去。

  授人以鱼,是我们很多自驾车主的做法,但今天我却对此产生了质疑,给他一时,能够给他一世吗?我想,善良的施予也是需要提升的吧。建一所希望小学,或者捐几十头牦牛,不是普通的自驾车主所能够做到的,那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捐赠的方式呢?比如将钱和物捐给专门的机构,聚众人之力的机构一定不会浪费大家的爱心,会用聚合起的爱心对老乡们进行更实在的帮助。或者,我们可以把零散的捐助捐给学校,而不是直接送到孩子手中,让孩子没有等待捐助的习惯,以维护他们的尊严。

  前一阵我们的报纸报道了一位受助的贫困学生,将数万元的捐款挥霍一空后,竟然还欠下学校的学费,为了还学费,他向十年来支助他读书的一位贫穷的老太爷撒谎要钱,说是不交七千元钱学校就不给毕业证,老大爷想尽办法也无法凑够这一大笔钱,只好向媒体求助,这位贫困大学生的“阴谋”被记者识破。

  这件事情,也令人震惊。有时会想,我们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爱心?到底应该如何对待这样的爱心?授人以鱼或许可以解一时之急,但授鱼以后又该怎么办?这些,或许都不是你我能够思考和解决的东西,但我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吧!

  贫穷,真是一种令人心酸的东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