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背后,绍兴转型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0:38 人民网-华东新闻 |
●绍兴市支柱产业纺织业去年利润大幅下滑,经历转型之痛 ●一年后,绍兴经济转型初见功效:上半年,工业经济增长19.7%,规模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2%,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7.9%;科技投入8亿多元,同比增长逾50%。创新、科学管理成为绍兴转型的关键。下一步,绍兴将眼光瞄准提升区域竞争力 每米布多卖五毛钱 创新成转型动力 “在轻纺城,每米布今年的售价平均增长5毛钱!”采访中,这句话让记者吃了一惊。 不要小看这0.5元。绍兴年产布能力50.28亿米,如此一算,增加的效益达25亿元!怎么来的?企业说,主要靠创新。 从年亏损1000万元到今年预计赢利1000万元,新发纺织印染有限公司落户绍兴3年,走过的路耐人寻味。投产前两年,“新发”和绍兴其他纺织企业一样,拥有一流设备,走的却是扩量降价的套路,结果陷入产量越大,亏损越大的怪圈,前两年年亏1000多万元。 痛定思痛,“新发”找到症结:产品档次太低,无序扩张、以降价争取客户的道路难以走通,要生存,必须提质增效。“新发”确定了提升之路:提高产品附加值。一年来,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研制开发的新产品被浙江省列为新产品推广项目。 两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去年5月,新发公司生产面料640万米,平均加工价每米1.34元,加工值877万元,亏损103万元;今年5月,生产面料890万米,平均加工价每米1.525元,加工值1357万元,赢利133万元。 如“新发”一样,创新已成为绍兴企业的普遍趋势。绍兴市经贸委副主任金志奇介绍,上半年,全市新产品产值比浙江省平均值高出6个百分点。以转型压力最大的纺织业为例,印染业上半年销售增长10%,而利润增长了53%。这部分效益,就来自新产品新技术。而如今的轻纺城里,布料每米均价达十元以上——以往每米二三元的低价布已经淘汰出局。 除了提升传统的纺织业,绍兴力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今年6月的浙洽会上,绍兴签署的31个重点项目中,电机电器等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超过80%。全市今年已组织申报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70家,累计高新技术孵化企业210家。 能耗降7.9%,亏损率降5.1% 调控逼出科学管理 在经济指标向好的同时,还有两个引人眼球的数字:能耗同比下降7.9%,在浙江居全省第二;企业亏损率下降5.1%。 两个数字自有背景。在原材料价格节节上涨的现实下,要取得利润,一方面,需要新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节能节源,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企业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内部科学管理,不再像过去那样大手大脚,节电、节煤、节水、中水回用等已经很普遍,千方百计节约成本。”绍兴县经贸局副局长胡建恩介绍。 宏观上,自去年调控以来,绍兴控制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淘汰部分落后设备,成为节能前提,企业也在其中获益良多。绍兴县第8纺织集团仅节电一项,通过装变频器、变压器以及合理安排生产,年节约50%用电。尝到甜头的企业纷纷效仿。目前,绍兴县用水大户印染行业中,一半以上的规模企业已经实行中水回用。 在这场转型革命中,政府的作为不可忽视。为促进企业及早转型,政府除了出台产业目录导向、加大对优质企业、节能创新的资金扶持,而且创新了服务机制。 帮助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的措施就是一项创新之举。为了给500万元规模以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市财政投入5000万元储蓄至商业银行,银行同比匹配5000万元作为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当企业提出申报后,经贸委与财政局联合进行初审,合格后,推荐给银行,银行进行终审后发放。这种模式已运行3年,没有出现一笔银行坏账,政府既向银行有效推荐了优质企业,又有效扶持了中小企业。 3年投放3000套人才公寓 增强区域竞争力 上半年,绍兴总的工业投入增长仅为4.8%,这个速度不仅慢于往年,在全省也处于下风,但其中65.2%的投入放在设备更新和技改上。“过去一年,绍兴的经济着力点是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这一转型已见成效。”市委书记王永昌认为。 活跃的绍兴经济,经过多年迅猛发展,去年全市GDP达1440.48亿元,不大的地域和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却居全省第三。 经过这一轮调控和转型,绍兴经济经受住了考验。阵痛后的绍兴经济,发展将更趋于理性。要继续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绍兴着眼宏观,在继续深入调控的同时,提升区位优势、加强区域竞争力。“只有不断提升城市的区位优势,打造政策高地、资源洼地,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资金流向绍兴,在下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绍兴市市长张金如说。 位于杭州和宁波两大城市之间,既是绍兴的优势,也是劣势。应对措施就是:降低商务、物流等成本,以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前来落户。 改善交通条件是提升区位优势的有效途径。目前,绍兴已建成一个5000吨码头,正筹建万吨码头;杭甬运河绍兴段、对接上海的跨海大桥、杭州—绍兴—宁波的城际铁路等成为绍兴下一步建设重点。 未来城市发展,最短缺的是人力资本,这也是降低商务成本的关键。为降低企业使用高素质人才的成本,今年起,绍兴制定了3年投放3000套人才公寓的目标,已投放的1000套人才公寓,各项设施一应俱全,外来者只要拿个包就可入住。市政府承诺第一年租金按市场价的30%,第二年按50%的价格优惠外来人才,共优惠到第五年,为企业用才营造成本洼地。 搭建科技平台,成为政府第三项力举。新成立的针对纺织业的产学研联盟,由22家骨干企业、十余所大专院校、政府部门三方组成,参加企业各出100万元,政府配套部分资金,共同投入行业共性的科研专题,成果共享。以此为开端,绍兴其他行业的科技平台将继续逐步建立。 “虽然发展压力大,但绍兴为引进企业设置的也是高门槛。”张金如说,“一是环保要求非常严格,二是要求农民工权益与城里人同等。企业做不到这些,就不能在绍兴发展下去。” 本报记者 顾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