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跨越海峡的心灵对话(特别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2:5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8月18日,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第三分论坛接近尾声之时,在场的全体台湾及大陆学子一同深情吟诵这首《乡愁》。怀着一份共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两岸大学生青年领袖们对共建两岸的美好前景充满期待。在《论坛共同倡议》中,学子们一致认为,两岸青年应共同努力,为谋求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维护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构建两岸青年互动机制

  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以“建立两岸青年互动机制的意义及途径”为主题,与会代表就健全沟通机制,建立并逐步完善双方定期交流的平台纷纷提出看法。

  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博雅看来,两岸青年交流在目前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如“被动发展、有局限性、不稳定性、欠独立性、受益面窄和未能对等”等一些棘手的问题未能解决,因而需要“严谨的组织计划机制、无缝隙的沟通机制、无障碍的人员往来机制、无限制的学术言论自由机制、无猜忌的共同社会实践机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保障机制和以提高互动保障能力为目的的商业运作机制”。

  来自复旦大学的郑聪认为,在建立两岸青年互动机制的过程中,需以一个中国为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公平、公开地对待两岸互动间的相关问题,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地开展具体项目。通过常规类的参观访问、特殊背景类的主题活动、特殊地域类的资源互通和时代背景类的创新出奇之处,逐渐形成渠道多、层次深、覆盖面广的互动网络。

  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无论是台湾学子还是大陆学子,无论每个人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有着怎样的不同,对于中华文化的眷恋、热爱和执著探索,让那湾浅浅的海峡和大陆的距离变得不再遥远。两岸青年在此次论坛上明确表示,自己所承担的时代重任之一就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找回两岸社会核心价值,为彼此的社会寻找平衡点,这是来自台湾长荣大学的林子翔的愿望。他建议,一方面,透过学校教育的洗礼,使国民加强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宏观视野;另一方面,要善用媒体资源,透过传播的管道,使两岸媒体相互结合,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使两岸人民在各方面都能得到沟通,并且在思想上进一步与世界接轨。

  来自台湾大学的林育瑾则认为,两岸青年建立各项机制的共识并不需要外求他人或是流于世俗;将固有的中华文化精髓予以传承与运用,即可产生适合于两岸青年互动的共识。两岸青年人在观念上的平台一旦建立完成,其余的制度层面平台将只是集思广益的技术问题而已。他坚信:“众志成城,要‘成城’并不难,难的是众人是否有成城的心志,有了其利断金的共同心志,绵延的长城将峰峰相连到天边。”

  承载中华民族的未来

  “两点一线”是武汉大学的林洁对于新时期两岸关系形象的比喻,“两点”即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影响下,两岸经贸合作促进了双方产业的分工,在此基础之上,同为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和期盼统一的共同心愿成为紧系海峡两岸的“线”,于是便形成了新形势下的“两点一线”。

  两岸经贸合作一直是两岸关系中最充满活力的积极因素,对于台海的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此,山东大学的马强有自己的展望与构想。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已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转变的过程;今后,科技合作将成为两岸经贸交流的主要方式。他建议,应该以直接“三通”为基础,以涵盖科、教、文、卫、体、社等多方面内容的两岸论坛和多种形式的民间交流活动为平台,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构建,实现两岸经贸交流由自发性、功能性走向制度性。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赵阳深情道出两岸大学生们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祝愿。她坚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前行,但行进的大方向不会改变。越过这浅浅的海湾,就将是团团圆圆、其乐融融的民族盛世。

  中国国民党青年团副总团长林国正指出,此次论坛汇聚了海峡两岸最优秀的青年领袖,他们也即将是国家未来的领航员,更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中流砥柱。两岸学子正努力维护和平,肩负着“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的神圣使命。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胡启立对参加首届两岸大学生领袖论坛的两岸学生领袖寄予厚望,他表示,青年时代是质疑、求索和发现的时代,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时代。两岸青年承载和演绎着梦想,大家团结合作,定能共同创造祖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 黄 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