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跨越与嬗变 青岛的支点城市创新的“金字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3:40 青岛新闻网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在科技成为时代驱动力的今天,这个支点就是自主创新。

  从“青岛制造”向“青岛创造”跨越,从“全能城市”向“特色城市”嬗变,青岛靠的就是这个“支点”。而这个“支点”,更像是一个渐垒渐高、层层叠进的“金字塔”。

  塔尖之“尖”

  “塔型”,是对城市创新体系的一种形象称谓。

  今年的全市科技大会提出,要把构筑健全完善的城市塔型创新体系作为中心任务,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深厚基础。通过建设“塔尖”、“塔身”、“塔基”有机融合的集成化系统,协调社会各个创新单元的关系,整合资源成为经济技术、社会管理、城市文化创新的平台,使科技创新成果最优化、效益最大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强化。

  2006年4月,“塔型创新体系”这一“提法”被写进建设创新型城市实施意见,写入《青岛市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市发改委参与编制纲要的工作人员说,塔型创新体系是青岛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力点,是交给创新型城市的第一份“答卷”。

  “塔尖”,顾名思义是“金字塔”的最高端,主要由国家级科研院所、国家级研发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组成,专注于研发骨干产业、科技前沿的核心技术,开展引领新产业的技术研究。

  “塔尖”代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我市坚持“建大、引大、靠大”并举策略,一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相继落户青岛。

  市科技局引进协调处是专门负责大院大所引进协调的机构。副处长刘建新透露,全市科技大会以后,他们排出工作目标,计划年内重点推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国家深海潜水基地、海尔及海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包头钢铁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常见病研究中心、宽带半导体研究中心、青岛软件信息学院十大院所的引进和建设。引进大院大所的规模之大、层次之高,堪称前所未有。

  塔身之“深”

  承上启下的“塔身”,同样重要。

  这个“塔身”由大中型企业、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它是整个“金字塔”的主体,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型研究,重点围绕青岛发展中最紧迫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通过内引外联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创新主体的科技能力和创新水平,是做强“塔身”的捷径。

  海洋化工研究院是隶属于原化工部的一类研究所,1999年,作为首批试点实施转企改制,至今仍代表着舰船涂料界的“国家水平”。

  院长刘连河说,自主创新是科研院所发展的方向,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海化院这两年做了两件事,一是争当原始性创新的主体,引领国家行业发展;二是争当成果产业化的主体,源源不断地推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他们与中科院化学所成立了“先进高分子材料联合实验室”,利用中科院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与自身应用研究的优势互补,推动成果快速产业化。

  今天的海化院,通过6年来的市场化运作,不仅在城阳区拥有了国内一流的涂料产业化基地,而且牢牢占据高端研发的制高点,喷涂聚脲弹性体技术等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所说的“塔身”还包括以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以社会化科技中介机构为骨干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三个体系的“聚合体”。

  就技术创新体系而言,目前我市80%以上的科技人员分布在企业,全市企业年投入研发经费已超过100亿元,大中型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占全社会总额的90%以上,企业授权专利占全市58%。作为国家首批企业研发中心试点企业,海尔、海信的成功,在为塔型创新体系建设作出示范性贡献的同时,也在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攻坚阵地上插上了一面旗帜。

  塔基之“基”

  “塔基”,当然是基础。

  只有从经济社会的全方位推动创新,才能为“塔身”、“塔尖”的高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这是城市决策者对创新型城市内涵独到的认识。

  城市的创新能力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中,包括思想理论、体制、机制、管理等各个方面。城市的创新,除了经济技术领域的创新以外,还包括社会管理创新和城市文化创新。

  “就是要让每个市民的思想、知识、能力和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风气、文化、精神和行为都符合创新的要求。”一位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这样说。

  因此,这里所说的“塔基”,不再是狭窄的、具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宽泛的、开放的范畴。它不仅包括大量的民营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还包括来自工厂、农村、学校的基层创新;不仅有社会性、群众性的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也有各行各业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的创新和创业。

  建设塔型创新体系,机制创新是保障。

  过去5年,我市着力从创新链条的全过程推动创新,提出完善投入机制,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都要加大对创新的投入。完善激励机制,强化对单位、企业和个人的激励。完善创新成果的认定评价机制,注意讲求实效,防止浮躁与急功近利。完善风险担保和成果的共享机制,出台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政策。这些政策涵盖了城市创新链条的全过程,形成了有利于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

  由青岛市人大颁布实施的《青岛市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条例》,是国内第一部以技术创新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2004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意见》,为我市发展三大特色经济、四大工业基地、六大产业集群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市科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十一五”期间,青岛科技自主创新将以构筑特色突出、功能完善、运转协调、充满活力的城市塔型创新体系为中心任务,合力突破“塔尖”,全力强化“塔身”,努力夯实“塔基”,推动青岛在落实
科学发展观
的大路上实现新赶超、新跨越! 本报记者张子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