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年重庆三次大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4:03 重庆晚报

  “川东伏旱区,十年有九旱”,最近百年重庆发生过几起大干旱?昨日,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走访气象专家,查证重庆在1906—2006年间,分别于上世纪3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过三次特大干旱。

  市气候中心主任程炳岩称,伏旱是我市的客观气候规律,江津、涪陵、万州、重庆市区是伏旱高发区。重庆连晴高温多发生在7—8月或7—9月。程炳岩说,十九世纪后,重庆

发生伏旱的年数猛增,年代平均数达5.8年。二十世纪的三十、六十、七十年代十有八九是干旱年。

  上世纪三十年代哀鸿遍野吃白泥

  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严重干旱,百年难见。1935—1936年连续两年,重庆五至八月出现大旱。“当时哀鸿遍野,田里禾苗枯萎,颗粒无收。加上战乱,政府抗旱无力,灾民只有吃树根和芭蕉头充饥,后来树根芭蕉头吃得差不多了,只有采挖白泥巴填肚子。饿死的灾民随处可见。在铜梁、潼南两地,饿慌了的灾民打仓抢米。”程炳岩说,“旱灾之惨,百年难见。”

  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只能喝泥浆

  程炳岩说,上世纪60年代的干旱中,以1967年的干旱最为严重。全市普遍出现旱情,干旱天气达60—70天。据介绍,由于当时正值文革动乱期间,工厂停工、学校停课,加上大规模的武斗,城市居民吃菜用水极其困难,在一些农村,老百姓只有喝泥浆水,人们的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上世纪七十年代百万人口没水喝

  上世纪七十年代干旱更严重:四年严重干旱,四年一般干旱。1971、1972、1975、1976、1978等年份干旱均在35天以上,部分区县干旱日数达80-90天。

  由于多年干旱,严重影响稻谷正常抽穗开花结实,影响玉米灌浆成熟,红苕大面积干死,柑桔等经济作物产量质量都要受到严重影响,也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蔬菜供应,并造成上百万人和上百万头牲畜饮水的极大困难。其时重庆尚无公共应急机制,人们更多只能等待老天开恩。

  记者李伟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