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魏青刚青岛创业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5:44 大河网-河南日报

  

魏青刚青岛创业记

  

魏青刚青岛创业记
2005年8月8日,河南打工青年魏青刚在青岛迎着惊涛骇浪三次下海救人,壮举感动无数国人。一年之后,在这片记录着他英雄壮举的土地上,魏青刚开始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魏青刚青岛创业记

  核心提示

  2006年8月13日下午,青岛火车站,一个穿着拖鞋,挽着裤脚,手中握着两部电话的人迎了上来,这样的打扮和电视中奋勇救人的魏青刚相去甚远。握过手后,魏青刚一边招呼出租车,一边打电话联系宾馆,他抱歉地说,下午还有客户等着签合同,晚上再详聊。

  一年前的8月8日,河南打工青年魏青刚在青岛迎着惊涛骇浪三次下海救人,壮举感动无数国人,并由此当选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成名后的魏青刚被鲜花、掌声包围,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殊荣。2006年2月,魏青刚重返青岛,踏上创业路,以自己的名字开办了一家装修公司——魏青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正值壮年的魏青刚在过去的一年“实现”命运的大转折,从一个无名的打工仔,突然成为一个路人皆知的救人英雄,盛名给了他常人不敢想象的人生机会。

  但媒体的评论告诉他,开办公司远比下海救人要困难许多,知名度可以带来商机,要想走得更远,必须靠经营能力,靠质量、服务的提升。

  英雄的一天

  “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起床,习惯了。”和魏青刚约第二天的采访,他说早点见面,最迟不能超过8点,上午他还要去一个客户家商谈装修的具体细节。这天是8月14日,青岛热气袭人,忙到中午12点,魏青刚背着一个大挎包,满脸油光回到家里,因为脚在海里划伤了,他只能穿着拖鞋挤公交车。

  中午饭在公路边的一间小餐馆里解决。下午3点,他和客户约好签合同。这个客户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魏青刚有一次在电梯里碰到,顺手给了人家一张名片,没想到,生意就来了。

  这天商谈的过程还算顺利。签完字后,老板出来看见客厅里坐着记者,忙不迭地夸赞魏青刚救人的壮举,说这个活一定要交给他,“也算支持他创业”。签约结束后,魏青刚带着公司的设计师去相邻的建材园选材料。在一家水暖店,女店主第一次见到魏青刚,热情异常,忙张罗着搬凳子、买冰糕。“以前都是他公司的人来买,还拿来魏青刚的名片,这是第一次见面。”女老板为自己的店里能吸引这样的名人而自豪。

  选好材料已是晚上7点,魏青刚建议去啤酒城转转,青岛啤酒节正在举行。他的一个老朋友——那个曾拍下魏青刚救人瞬间的边防警官和他成了好朋友,正在这里值勤,“有啥困难只管说”。

  青岛市民热追名人

  魏青刚的第一笔生意几乎是一个动人的故事。2006年2月底,当地媒体闻知魏青刚要来青岛开装修公司的消息后,当即发了新闻,随后,多个业务咨询电话找到了魏青刚。当时,他还在河南固始老家忙着办理新公司的注册手续。第一个客户是青岛本地的一位老太太,当老人家听说魏青刚要来开公司时,就多次打电话联系,请他来给自己的一间新房装修,魏青刚表示办完手续还需时日,老太太则说可以一直等他。想不到,由于魏青刚经常有活动要参加,这一等,直到4月16日他们才签了合同。“老人家没一点怨言,装修完了,我本来想买点东西去看看她,没想到,她让儿子又多给了我200块钱红包,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魏青刚明白,老人家对他好,是冲着他下海救人的壮举。他也明白,在收获这份信任的同时,他需要付出比正常生意人更多的努力来回报。这样的遭遇魏青刚不止遇到一次。在青岛海尔路新竣工的高档住宅小区温哥华花园,魏青刚是这里的常客,连门口的保安都能说出他正在给谁家装修。小区的物业部门还特批,魏青刚可以在门口做宣传。在这个小区的门口,魏青刚把自己的“广告牌”摆了出来,依靠“2005感动中国魏青刚装饰工程公司”这几个字,小区的业主口口相传,他在这里接到了17笔生意。

  现在,魏青刚采取同样的办法,又把广告牌摆到了青岛市郊李村新竣工的胜业小区,3家客户正在等着他装修。

  曾经,魏青刚的救人壮举感动别人,如今他也不时收获着感动。在胜业小区,魏青刚的人手不够,小区的一个业主非要等着,这位业主见到记者说:“他啥时候有时间就啥时干,这个活不会找别人,我相信他能做好。”

  累并快乐着

  “现在累得很,比以前干体力活还要累。”魏青刚抱怨说现在每一道程序都得自己去跑,哪怕是买个材料,他也不放心。

  魏青刚爱喝酒,自诩少有人能喝过他,以前,爱喝酒这事儿没登报纸,没上电视,他被塑造成了一个从小就爱做好事的平民英雄。

  荣誉给了他巨大的压力,魏青刚如今难得露出笑容。2006年8月15日晚上,魏青刚邀请记者去家里吃晚饭,故友重逢,他的话多了起来。说起出名之后做生意的便利,魏青刚有些激动:“很多人说要支持我做生意,但没有一个人兑现承诺,现在全是我一个人在支撑。”

  “你看我在外面挺风光,可谁知道我现在的难处,回家人人都说我现在钱多得花不完了,可我开公司的钱还是借的。”

  讲到动情处,魏青刚甚至说还怀念以前的生活。“那时干完活去海边洗个澡,想干啥干啥,多自在,现在脑子整天累得慌。”

  牢骚归牢骚,第二天,他还是准时起床去忙工地上的活。这天上午,他带着去参观胜业小区的施工现场。一进门,魏青刚就发现吊顶有问题,马上叫来工人,要这个活打掉重新做,“宁愿赔钱也不能坏了质量”;新买来的一圈电线因为不符合规格,被扔到杂物堆中,魏青刚捡起来,大声训斥两个年轻人:“电线这次不能用,下次可能就用上了,都扔了,哪来这么多钱。”

  设计师冯战军在旁边笑看老板发脾气,他小声说:“老板就这点爱好,只要上工地,总能给你挑出毛病。”

  这一年的变化

  在青岛市石老人景区旁边的一栋公寓内,魏青刚租下了一个两室两厅的房子,每月要2000块,在房子内,还住在公司的设计师冯战军夫妇俩。

  房间的客厅就是公司办公室,摆着两台电脑,这是公司的主要资产,但魏青刚从来不曾碰过,他不会用。

  和电脑一样,魏青刚为了业务需要,买了一部小灵通,另外有一部手机,号码还是河南的,每次有人打电话,他都要挂断,然后用小灵通回过去,他说这样省钱。

  大酒店、豪华写字楼、喧嚷的街市,这些对他来说原来只能观望的地方,现在几乎每天都在接触。他到这个城市的日子虽然不短,但此前这些不属于他。

  一年前的那个傍晚,当媒体记者不辞劳苦地在青岛郊县的一处工地上找到他,并在昏黄的路灯下采访完他,从此他就和过去的生活告别了。

  获奖、作报告、被请吃饭、被采访……随后的日子,每一天都比他过去几十年过得精彩,魏青刚也记不清自己拿过多少荣誉证书了。

  伴随荣誉而来的是他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固始县的表彰大会上,县政府奖励他5万元现金,信阳市也给了5000元奖励。在这个以农民工输出而闻名的劳务地区,魏青刚被当作外出务工人员的一张“名片”。有了这笔钱,他把老家破旧的三间平房扒掉,新盖了楼房,还修了漂亮的院墙和门楼。

  2005年9月,魏青刚再次得到垂青,郑州一家装饰工程公司“慕名”接他上班。他被公司聘为项目经理。“每天去各个工地转转,一个月拿3000块钱。”魏青刚以前连想也不敢想这样的生活。

  但干了不到两个月,魏青刚就辞职走人了,理由是,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2005年底,回到家乡的魏青刚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他表示,在郑州这段时间,跟着公司学到了一些装修管理经验,这也使他自信创业能行。

  于是,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他把奖励的钱全部投下去,找门面、装修、办营业执照,辛苦一场后,却没能做成一笔生意。现在,魏青刚明白了,一个县城的装修市场太小了,光有名是不够的。

  无奈之下,魏青刚只好赔钱把房子转让。他把目光重新转向青岛,之前,他在青岛干过两年多的装修工作,对青岛比较熟悉,可以利用原来的资源。但更多的考虑还是他在青岛的名气,这里是他出名的地方,青岛市民有接受他的基础。

  魏青刚从不否认自己来青岛的目的,“青岛给了我荣誉,我在这里更容易成功。”

  魏青刚还保留着一个秘密——他的感情生活,他只说已和前妻离婚,原因是没有感情基础,夫妻感情早已名存实亡。

  这一年,变化还有很多很多……有些人,因为魏青刚,也在这一年有了许多不曾预料的收获。业余玩DV、把魏青刚救人过程全程录下来的青岛沙子口居民段大爷获得了多个奖励,成了街道上的名人。沙子口边防派出所的钱程更是因为拍摄了魏青刚救人的一瞬间而大出风头,他的照片被广为传播,还获得了2005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这一年,魏青刚在青岛第一次有了市民的感觉,他得到“荣誉市民”的称号。

  2006年8月15日,青岛民间传统的财神节,大街小巷满是鞭炮声,传说,这一天放鞭炮可以保佑生意兴隆。晚上9点多,吃过晚饭后,魏青刚抱着一桶50元买来的烟花到楼下放响了。望着绚丽的烟火,他说,现在我是做生意的了,也跟别人一样要发财。③36

  英雄创业的市场化前景

  魏青刚以自己的名字开办公司的消息传出,各种各样的议论都有。赞成者认为这是对英雄的一种回报;反对者表示,这种做法可能玷污英雄头上的道德光环。记者在青岛接触到的市民,大都对魏青刚下海经商的行为予以支持,这似乎表明,只要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他的创业之路会一片光明。但在经济界人士看来,“英雄下海”存在着诸多风险。首先,魏青刚几乎没有经商经验,文化水平也低,经营能力并无过人之处。其次,名人的效应固然可以带来商机,但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不成正比的,倘若魏青刚的公司出现哪怕是一点点瑕疵,也将会被无限放大,从而给公司带来灭顶之灾。另外,魏青刚下海经商还冒着道德风险,有公众会认为,他的“无偿”的救人行为成了可以期待、可以收回的“机会性投资”,这种解读会让他在舆论上处于被动。

  事实上,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开公司的“平民英雄”不乏其例。2000年,上海水电维修工、全国劳动模范徐虎与开发商合作,分别成立了上海徐虎东部物业公司和哈尔滨徐虎公司,他本人分别享有10%和20%的权益。

  当然,也有一些名人以名逐利,结果身败名裂。

  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祝福魏青刚一路顺风。

  □本报记者陈辉文/图

  2006年2月,魏青刚重返青岛,踏上创业路,以自己的名字开办了一家装修公司——魏青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魏青刚和设计师在施工现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