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就有胡人来广州打工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6: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两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该所在农林上路一横路清理了两汉、隋唐五代时期古墓葬8座、水井9眼、灰坑5个以及一些与人类居住址有 关的柱洞遗迹。其中一盏由东汉墓出土的胡人俑座灯,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更进一步佐证了近两千年前岭南和西域、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数量众多的水井和堆放生活垃圾的灰坑,显示东山口地区早在古代已经是人口较为密集、适宜居住的风水宝地。胡人俑座灯: 胡人来广州主要做“家政”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这8座墓葬中,有4座是砖室墓,分别为东汉、南朝和隋唐时期的墓葬。其中有两座南朝墓仅清出排水沟,墓葬可能还压在现代房屋下,排水沟砌筑讲究,显示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另外4座是两汉时期的土坑墓,虽然墓坑不深,但结构及随葬品保存尚好,其中有3座为西汉中期偏早,1座为东汉。 那座东汉土坑墓分前后室,后室被一口直径近2米、深度超过4米的五代时期水井打破。出土了陶壶、直身罐、灶等器物和成串“五铢”铜钱、铁不首刀和铜镜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锈蚀。其中最吸引眼球的要数那盏胡人俑座灯,一个胡人单手托灯,面部及身体各部位栩栩如生,造型别致,应该是当时家庭生活中奢侈品。它不仅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它进一步佐证了近两千年前岭南和西域、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据专家介绍,这表示早在两千年前就有胡人进入岭南一带的家庭,从事各种各样的家政服务。 陪葬冥器: 古代广州人普遍“视死如生” 有两座西汉土坑墓墓向一致,大小、结构形制相近,随葬品的种类也基本一样。据推测,这两座墓的主人应该有亲缘关系,甚至是夫妻关系。这两座墓的棺位和椁板腐朽痕迹清晰可辨。随葬品以陶器为主,有陶钫、壶、罐、瓮、盂,在其中一座墓里还发现了玛瑙管珠,制作非常精美。 这些墓葬中的陪葬冥器,大多都是陶制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微缩模型。一套微型灶具模型最是逼真,灶上带着烟囱,灶台上摆放着锅碗瓢盆;一套西汉土坑墓出土的五联罐,极像现代生活中使用的调味盒;一个用来盛饭的“簋”,簋盖上饰有精致漂亮的柿蒂纹和草叶纹;还有一个状似“匏”的匏壶,据说是岭南一带特有的器物,多用来装水装酒。专家介绍,所有这些陶制的日常生活用品,反映了当时人们“视死如生”的心理。 墓井相连: 东山口古代早已人烟繁盛 这次考古勘探发掘的范围较小,但清理的古墓葬、水井和灰坑众多,星罗棋布。有多处早期的墓葬被晚期的水井打破,其中一座西汉土坑墓甚至被一口大约同时期的水井打破;还有的水井就在墓葬的旁边,尤其是数量众多的水井和堆放生活垃圾的灰坑的发现,说明这一带墓葬、水井、灰坑共存,表明东山口地区早在古代已经是人口较为密集的居住区域。因此,可以说此次考古发掘为研究、复原东山口一带的古地理环境和人类聚居信息提供了重要材料。 据介绍,此次发掘清理的古墓葬,墓坑深度均只有四五十厘米,有些器物的口部在发现时已经受损。实际上,它们原本深二三米甚至更深,只是后来人类活动过程中不断被“削”低,特别是在上世纪中后期的城市建设中,整个山冈被挖低,这些墓葬也就越来越浅了。 由于本次考古勘探发掘在建设施工前就已经进行,所以这些古墓葬能够被较完好地抢救保存下来,多少有些“幸运”。在现代城市建设运用大规模的机械施工、动辄下挖十几米、数十米的情况下,如不能提前开展考古工作,许多珍贵的文物资源很有可能消失在挖掘机的“铁蹄”下,从而无缘得以“重见天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