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小巨人”中山“大”现身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6:18 大洋网-广州日报 | ||||||||
□ 作为推广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 □ 争取年底免费对游客开放 仅一毫米大小的“有孔虫”,竟然覆盖了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深海平原!它们被称为“大海中的小巨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遗憾的是,“有孔虫”们实在太小了,我们也许终其一生,都无缘亲睹“有孔虫”的俏模样。 昨天,中山市三乡镇政府向记者通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将与中山市共同兴建全世界首座“有孔虫”雕塑园,将显微镜下精美绝伦的“有孔虫”制成大型雕塑。 文/图 记 者王锋 通讯员罗仁生、胡娇、郭展怀 太古洪荒中的名门望族 据介绍,“有孔虫”的世界是梦幻般的,这些小“精灵”穿着各式各样的“铠甲”,在海中巡弋,他们是海洋中的“世家大族”,数亿年前的太古洪荒,它们就已在海水中繁衍生息,而同时代的陆地上,恐龙们还是刚刚诞生的雏儿。 据介绍,“有孔虫”仅有一毫米大小,每平方厘米就可以容纳数百个,单个“有孔虫”寿命只有几周,最长也不超过3年。但是,这种固执的小虫却顽强地繁衍了5亿多年,结果,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深海平原,全被它们的“遗骸”层层覆盖。 “有孔虫”实在太小了,人的肉眼看不清楚,所以,虽然海洋中到处都活跃着这些小“精灵”,但是,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难以亲睹它们的俏模样。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昨天,中山市三乡镇政府向记者通报,三乡将建全世界首座“有孔虫”雕塑园,将显微镜下精美绝伦的“有孔虫”,制成大型雕塑,今年年底免费对游客开放。 创意源于中科院院士 记者了解到,“有孔虫”雕塑园,创意来源于祖籍三乡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守仪院士,还是少女时,郑守仪借助显微镜第一次看到婀娜多姿的有孔虫,就“一见钟情”了。 数十年过去了,郑守仪研究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其部分岛屿上千个地方所采的“有孔虫”。2003年,她荣获“有孔虫”研究领域的国际最高奖——美国库什曼“有孔虫”研究杰出人才奖。 如今,郑守仪已详尽鉴定了我国有孔虫1500余种,约占世界已知现有种类的近1/4。她还绘制了近万幅“有孔虫”形态图,为国家建立了一整套准确可靠的有孔虫“户口簿”。 亲手雕刻模型放大观赏 郑守仪觉得,“有孔虫”研究既有科学意义,还有美学意义。为了让大家都能欣赏“有孔虫”的美,她亲手雕刻了200多个种类的“有孔虫”模型,每个都放大了数十倍乃至数百倍。 记者昨天看到这些“有孔虫”模型,有的像贝壳、有的像蜂窝、有的像玉石、有的像陶瓷,还有的像各种动物……实在太漂亮神奇了!大自然赋予微观世界千姿百态的美,丝毫不比宏观世界逊色。 为支持家乡的建设,郑守仪决定把“有孔虫”模型及其知识产权无偿提供给中山市三乡镇,在三乡建设世界上第一个“有孔虫”雕塑园,准备对游客开放。 首期44座“有孔虫”入园 据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中山市达成协议,大型“有孔虫”雕塑园一期占地20余亩,将坐落在三乡镇小琅环公园内,首期44座“有孔虫”雕塑已经制作完成,小的四五百公斤,大的有七八吨,都将安置于雕塑园中。未来,“有孔虫”雕塑还将不断增加。 据介绍,“有孔虫”雕塑园作为推广科普知识的公益场所,将不以营利为目的,免费对外开放。今年年底前,雕塑园将力争与游客见面。 ●小资料 “有孔虫”是带壳的海洋单细胞动物,个体一般在1毫米左右,因房室间由“口孔”相通而得名,古今种类达4万余种,现生种类约6000余种。 不同的“有孔虫”对其所处海洋环境的深度、温度、盐度等反应灵敏,遗骸又能成为化石。因此它既是研究海洋生态学的良好材料,又是认识古环境的优异的指示生物。 “有孔虫”作为原生动物,还被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它的化石也被作为标准生物化石,应用于地质学、地球化学、地层学、古生态学、古海洋学等学科的研究,被科学家们称为“大海里的小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