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央行最优选择是保持现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8:47 中国新闻网 |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此次利率调整中,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85%提高到6.12%;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 率上调幅度。中新社发 开元 摄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22日电8月18日,央行决定自次日起将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均提高0.27个百分点,加息本是在意料之中,但时机又在意料之外。7月21日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这一举措在8月15日生效。这样一来,银行系统等于是在一周内遭受了两次紧缩政策。央行在如此短的时间间隔内就采取行动颇有些出其不意。 今天出版的新京报刊载中国社科院金融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的文章指出,对于货币政策来说,目前央行能够做的,或者说最优的选择是保持现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文章称,以往央行就全国借贷利率发出的任何意见,对于地方银行分行如何向地方投资项目配置资金往往影响不大。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使得利用相对价格变动(比如汇率、利率等)来调节经济本身就没有多大的实质内容。央行加息的意义更多类似于部门在中央宏观调控中的一种态度。 对于货币政策来说,目前央行能够做的,或者说最优的选择是保持现行货币政策的稳定性,以常规的公开市场加上定向票据的发行,加大回笼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力度,同时配合“窗口指导”和道义劝告,以不变应万变。过多、过于频繁的行动不仅徒劳,还可能滋生更大的副作用。 文章称,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需要执行宏观政策,而是要尽快从速解决部分行业投资过热、长期私人消费偏低以及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应该更多地依靠发改委这个微观经济的管理人对经济走向做出指导性举措,以纠正经济的失衡。因为发改委本身就是管理政府及政府相关投资项目的职能部门,而当前中国经济的突出问题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增长过快。 这种以行政性数量约束代替市场信号进行调控的做法,尽管并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但是鉴于中国多种所有制并存、市场经济体制缺失这样一个事实,目前的确别无选择。这个现实也给中国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必须加快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的步伐,如此,货币政策才可能真正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刘煜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