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分身照:灵感来自动画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8:55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韦晔实习生黄莹

  【金陵晚报报道】 85岁高龄的蒋志健老人如今居住在东郊一栋普通的居民楼中,人们不知道,他曾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丹凤街上名噪一时的龙门照相馆大老板之一,从解放前的“三不同”促销方案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分身照,他在南京照相馆的发展中写下了不可替代的一笔。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沦陷,蒋志健被迫中断了在国立中央大学实验小学的学习,与家人一路辗转逃难。1941年到达汉口时去往重庆的交通已经中断了,为了谋生,他又前往上海,投靠在万氏照相馆学习暗房技术的哥哥蒋志俊。

  他与照相馆的故事开始了……

  有眼不识梅兰芳

  霞飞路上的万氏照相馆主人是四兄弟,最有名的是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这对双胞胎,他们是中国动画始祖。蒋志健到上海时,他俩的事业如日中天,正在创作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真是大户人家,照相馆的楼梯上铺的都是红地毯,老板懂外语,直接与外国客人对话,而且我们这些学徒不用干脏活儿,打扫卫生和一日三餐都是专职保姆来做,老板们很知道优待手下人,让大家工作更积极一些。”

  蒋老回忆说:“刚开始我从最基本的漂洗照片开始,看起来很简单,可就连怎么晾挂照片更通风都有讲究。后来又新来学徒,这份工作有人做了,我慢慢有了进步,最后去摄影室当助理了。”

  “当时的生意好得不得了啊,人们排队来照相。但不管等候的人有多少,一年四季照相馆6点准时打烊。我很轻松,还学到很多技巧。”蒋老告诉记者,梅葆玖过10岁生日时梅兰芳就带他在万氏拍纪念照,“我当时哪知道梅兰芳的模样啊,他和儿子走后我才知道来的客人是梅兰芳。”

  除了万氏照相馆,万籁鸣还开了家万籁鸣照相馆,借助在影视界的影响拍摄“明星艺术人像照”。

  “万籁鸣先生给明星拍照片常常在晚上,我们早早下班了就去凑热闹。全是大明星啊,胡蝶、周璇、周曼华,都带着几箱衣服来拍照片,她们很会摆姿势,一刻钟时间10多个造型就拍出来了。很多摄影造型我就是在一旁看会的。”

  蒋老风趣地告诉记者,“周璇嘛,马脸;王丹凤是真正的美人儿。”

  “三不同”一炮走红

  1945年,蒋志俊、蒋志健兄弟从万氏满师后回到南京,很快,日本投降。待局势稳定下来后,经营洋货的父亲资助二人在丹凤街22号开了龙门照相馆。

  有了在上海万氏的扎实功底,兄弟二人分头负责暗房和照相,即使后来员工和学徒增加到10多位,兄弟俩还是亲手把持这两个最关键的环节。

  毕竟在上海滩这个大舞台上历练过,“我们很多别别窍就是在万氏学到的,当时南京的大牌照相馆已经很多了,龙门得有不一样的东西,就玩了‘三不同’的噱头。”

  当时一寸照片每份是0.4元,拍一张底片,印出4张;而龙门照相馆的“三不同”一寸艺术照片每份是1元,拍3张底片,各印3张,并且每3张的末尾加盖龙门照相馆的钢印。

  “你想啊,只拍一张,难免有不满意的地方,但在3个式样中比较,顾客总会有满意的,而且单价算下来要便宜,这就像今天的套餐唉。而顾客往往会挑出最满意的一张在龙门放大,这又带出更多的业务。”蒋老指着龙门照相馆的钢印告诉记者,“我哥哥写的一手好字,钢印、花边全是他一手设计的,这都是龙门自己的风格。”

  最初,丹凤街双龙巷护士学校的女生是龙门的最大客源,她们拍后很满意,再带很多朋友来拍,周边学校又多,客源滚滚。“1948年前后龙门的‘三不同’最红火,丹凤街上的人一看到三五成群地姑娘像一阵风样地走过来了,都知道是去龙门的。可以说,9成顾客都是姑娘,男孩子来了都不好意思。”

  就这样,龙门成为南京最有学生缘的照相馆,“这都和在上海的学习分不开啊,看了那么多大明星拍照片,摆起姿势来轻而易举。”

  6寸底片拍64张照片

  南京刚解放不久,蒋老就接到一笔很特殊的业务,为石鼓路助产学校拍资料图片。“我只记得说是北京需要这套图片,要反映学员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突然有一天学校通知我拍一位难产孕妇难产,这个不能等啊,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遇到。”蒋志健拿着他的爱克发牌相机就往学校赶。

  “孕妇已经进产室了,家属都在门外守着,怎么会让我进去呢。我只好打扮成医生把相机藏在怀里混了进去。等我找好角度开始拍的时候婴儿的头都露出来了,什么都不考虑了,一阵猛拍,12张底片中还是挑出几张不错的。一身大汗,过去谁会拍这个啊。”蒋老回忆起来还有点不好意思,这段故事他都不曾对儿女们讲过。

  公私合营前的社会环境已经容不下龙门的“三不同”了。为了生存,蒋志俊、蒋志健兄弟又拍起了“眯眯照”。蒋老解释说,“这种照片就是半寸照片的一半大,知道有多小了吗,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三四毛钱,当时流行在脖子上挂一块吊坠,就能嵌进去了。”

  一张6寸的底片上能拍64份眯眯照,照片的洗印和裁减都需要极大的耐心,稍不留心剪刀歪一点点,一张照片就报废了。

  没多久龙门照相馆迁至花家巷口原中国照相馆经营,此时的蒋志健只是龙门照相馆一名普通员工了。

  “文革”开始了,“龙门”二字被指“封资修”,更名“劳动照相馆”,玄武区照相业的私方老板轮流来这里接受改造。“文革”结束,劳动照相馆又更名“艺光照相馆”。

  动画片里悟出分身照

  在艺光照相馆正式退休前,蒋志健老人又做了件让他自豪的创新——分身照,即同一张照片上,一位顾客出现两次。

  “这都是我看万氏兄弟制作动画片悟出来的创新啊,孙悟空在如来佛的手心里这个画面,用的是在一张底片上的多次曝光,为什么我们拍纪念照就不能这样呢?”蒋老说。“我请照相馆的一位年轻同志当模特儿,落地风扇当参照物,在一块黑背景布前,模特儿先站在风扇的左边,我用粉笔在大座机的磨砂玻璃上标出模特位置,咔,拍一下;相机不动,拿块黑布蒙住风扇,模特儿再站到右边,咔,再拍一下,成了!”

  蒋老自豪地回忆说:“拍出来以后很轰动啊,大家都猜不出是怎么拍的,还有同行说蒋师傅玩的是暗房特技,不是拍出来的。我给他们看底片,全都呆掉了。”

  很快,同行们都赶到照相馆“看望”蒋老,“我那时没有落实政策啊,怎么办,只得让他们在现场看,很快分身照就流行起来了,大概要比拍同规格的照片贵15%。”

  “我到现在还很怀念在万氏兄弟手下当学徒的日子,我肯钻研,但每次学到技术都是建立在犯错误的基础上,可老板从来不打我,所以我一辈子都愿意钻研,搞搞创新。”在采访的最后,蒋老拿出尘封已久的120相机请记者为他留影,他在照相馆工作的女儿在一旁为他摆姿势:“老爷子,下巴再往里收一点,好,笑一笑。”

  龙门照相馆这位老主人的微笑被定格在照相馆传奇的报道中。

  (编辑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