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人人都是制度性信任危机的受害者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8:58 国际在线 |
作者:乐水 [新闻回放] 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不久前广州某媒体报道称:广州市民向有关部门投诉,怀疑西瓜被注入了红药水。一时间,广州市面上的西瓜无人问津,虽然20余天后有关部门发 出了“纯属谣传”的验明正身,但错过销售“黄金时代”的现实,却使得主要销往广州等地的海南瓜农白白损失了3000万元。对于西瓜这样季节性的易变质商品,“时间就是金钱”是最为切中肯綮的评价。如果说受自然气候等外部条件影响了西瓜的收成,瓜农除了在“怨天”之外,并无太多办法的话,那么在好收成被谣言毁于一旦后,瓜农们就有了“尤人”的资本,毕竟“谣言止于公开”,如果有关方面能够及时公布鉴定结果,瓜农们的损失也不至于如此惨重。 本着对新闻自然而然的敏感性,新闻媒体在不具有专业检测条件的前提下,报道只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为公共利益计而“提出问题”,至于问题的解决则需要有关部门凭借专业知识来作出科学和权威的论断。但恰恰有关权威部门“认证”的滞后,导致了瓜农在错过最佳销售时机后损失惨重。尽管,制度并没有硬性规定有关部门辟谣“时限”,但正所谓“迟到的公正不是公正”,迟到的澄清同样也不能算真正的澄清,瓜农们遭遇制度缺失下的“软伤害”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相比于瓜农们遭遇“软伤害”的认定,我更愿意把局部问题提升到整个社会的“制度性信任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对于习惯性遭遇信任危机的公众来说,公共信息的失真、专家的“胡言乱语”以及个别政府部门沦为利益代言人的现实,必然导致在谣言面前,“不理智的相信”轻而易举地取代“理性的分析”。 市场经济的畅行,需要社会环境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外部环境转变,这也就意味着信任的建构就要更多地依赖于制度保障,而非传统社会里人际之间的了解信任。 表面上看,瓜农是这场信任危机中最大的受害者,而市民的“受害程度”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脱离单一交易环境来看,信任危机的成本理当由所有人共同承担,因为在不信任的前提下,任何交易都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会倾向于“熟人交易”,譬如,市民张三为了买一颗西瓜,只有回到老家买同村李四种的,才相信没被注入了红药水…… 来源:山西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