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有个“金凤凰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00 红网-长沙晚报 | ||
在易金龙(左一)家,父母培养了他们几兄妹成才后,又开始注重对孙辈们的培养,希望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石祯专 邹欢芳 摄影报道 今年高考,望城县黄金乡上郑家咀村民小组应届毕业生易磊,作为全组惟一高考考 生,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交大录取,成为这个只有34户人家的村民小组第26名大学生。昨日,记者怀着好奇心,走进了这个被人们誉为“金凤凰窝”的村民小组。一组飞出26只“金凤凰” 从长沙西城区驱车10余公里,便来到了望城县黄金乡,上郑家咀组如今是新成立不久的桐林坳社区下一个村民小组。 “上郑家咀组目前有34户人家,141位村民,靠耕种为主,从1980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考出第一名大学生后,只有去年没考生参加高考没出大学生,其余每年都有人考上大学,升学率达80%以上。”谈起上郑家咀村民小组的辉煌历史,在当地当了11年村官的郭魁文满脸的骄傲。恢复高考以后,1980年上郑家咀组易军参加高考,成了全村第一个走出去的大学生。如今易军通过深造,成了中国石油信息中心的负责人。1982年,村里易金龙、易应龙和易革清三姊妹,就有两个考上武汉大学,一个考上湖南教育学院。此后,送子女读书、考大学成为村民努力的第一目标,26名大学生就在如此环境中走出农村,走向社会。 一家两个出国博士后 上郑家咀组以出大学生远近闻名,其中村民李春华家走出的两个博士后又成为全村的明星人物。 提起两位博士后儿子,年近七旬的李春华只是谦虚地笑笑。她告诉记者,她儿子李四海、李五湖相继考上了厦门大学。大学毕业后,李四海公费留学英国,获得了博士后;李五湖毕业后曾工作于香港科技大学,期间也攻读了博士后。如今,两兄弟均在国外工作并成家,从事高科技工作。说完儿子的情况,李老还迫不及待地拿出一个镜框,里面全是儿子在国外留学或工作时拍的照片。 “我儿子还接我在新加坡住过5年,只是那里的语言不通,太不方便了!”谈起儿子的孝顺,李老满脸的幸福感。李老还透露,尽管儿子和媳妇在国外工作生活,但每年过春节,基本都会赶回家,帮着做点家务活,和自己小住一段时间。 一条村道彰显“反哺”心 “上郑家咀组大学生多了,办什么事也就不一样了,大学生所拥有的一颗‘反哺’心,尤其明显。”桐林坳社区主任郭魁文感触颇深。 据其介绍,2004年,通往上郑家咀组的一段0.5公里的村路硬化,作为村官的他很少为此费劲。经过发动,不仅在家的村民踊跃集资,也为全村走出去的大学生所关注,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大学生为此捐款,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修路所需的近7万元费用,很快有了着落,一条全新的水泥路在当年就完工,成为改善村小组交通条件的民心路,大学生的“反哺”路。如此情况,全社区40多个村民小组中,也只有在上郑家咀组中才会出现。 一条理念展示村组精神 “道德传家,耕种为本。”这是郭魁文为“上郑家咀组现象”总结出的简朴精神理念。 望城县黄金乡上郑家咀组距离长沙西城区10余公里,如今可以称得上是城郊区。尽管如此,上郑家咀组村民至今仍然保留着耕种为主的农村生活方式,在村民拥有的120余亩农田中,从来没有弃耕的,国家农业部在当地设立的“望城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观察实验站”,26年多来没受到任何影响,成为国家重点实验项目。村民勤劳俭朴,积极向上,道德传家,耕种为本;小孩子喜欢读书,崇尚读书;从解放到现在,更无任何犯罪记录。如今,随着大学生的增多,上郑家咀组这种友好、向上的氛围越来越浓。 作者:记者 周和平 石祯专 通讯员 张厚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