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流行“看病砍价” 业内人士称其弊大于利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27 南方日报 |
家住江苏宿迁市宿豫区蔡集镇的张书菊前一阵子患了阑尾炎,家人把她送到了一家医院,但3000元的手术费用让他们望而却步。经过多方打听、比较后,他们最终在同区的王官集镇医院,通过砍价,以800元支付了全部住院以及手术费用。 10名病人有6人砍价 “在我们这儿,人们已经很习惯看病砍价了。每天10名病人中就有6人要砍价的。”宿豫区顺河镇医院负责人肖允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由于民营医院竞争激烈,已经形成了病人的‘买方市场’,老百姓看病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肖允福说。 “一些病人拿着病历,看了这家看那家,看谁的药品价格便宜再决定到哪家拿药。”王官集镇医院院长朱向荣说,“如果定价偏高,等于把上门的生意赶出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药品和医疗的价格是由物价部门统一核算的,不同级别医院有不同的价格水平。宿豫区乡镇医院就是在收费标准的基础上降价看病的。医院为了赢得市场,不惜让利经营,有时候甚至赔本经营。 “现在医院都是自己的,即便有暂时的赔本,也是为了医院更长远的利益,在竞争特别激烈的时候,对于有些病人过于离谱的砍价,即便不挣钱,也要将他们留下来。”肖允福表示,这样一来,医生有事干,队伍能稳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口碑。 砍价的主要是非急性手术 “但医院也并非是为了竞争而一味压低价格,大家心中都有杆秤。”王官集镇医院院长朱向荣表示,病人和医院讨价还价,主要是在择期手术上。择期手术是指诸如疝气、阑尾炎等非急性手术,这类手术时间宽松,给了病人选择医院的余地以及和医院砍价的空间。不同级别医院由于环境设备优良程度不同以及声誉高低不同,其医疗服务存在着价格差,一般手术和治疗费用的利润空间大约为10%—20%,病人砍价终归有一个“底线”。 医疗质量大打折扣? 那么,过于低廉的价格会不会影响医疗质量?“如果看不了病,钱再少,也不会有人上门。”朱向荣说,“出一起事故,就会少很多病人,我们不会做这种自挖墙脚的事。” 业内人士对此仍表示出了忧虑。一位在市内公办医院兼职的乡镇民营医院资深医师表示,任意降价是不合理的,砍价是民营医院无序竞争的结果,扰乱了医疗市场的秩序。 “民营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不挣钱是不行的。如果医生能恪守职业道德还好,但若不能,加之低成本运营,一味追逐更大的营利空间,导致医疗质量大打折扣将是必然结果。”这位医师透露,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该给病人开最有疗效、副作用最小的药物。有的民营医院医生为了吸引病人,会开一些疗效好、价格低但副作用大的药品。 对此,宿豫区卫生局办公室主任倪陆军表示,医疗砍价问题正在探索阶段,砍价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但卫生主管部门仍需加强监管力度,不能因砍价而降低服务质量。 《山西晚报》供稿 相关报道 “医疗费数十倍、上百倍地涨,让老百姓如何看得起病?” 七旬老人调查医疗费3年称30年挂号费涨500倍 两次就医挨宰的经历让成都一位老人萌生了查“医疗费涨价明细账”的念头。历时3年,老人的调查得以完成。日前,他带着厚厚一叠调查材料找到记者称:“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各种医疗费数十倍、上百倍地涨,这让老百姓如何看得起病?” 调查结果 费用涨幅一目了然 老人名叫董明坚,年近70岁。在厚厚的材料中,老人逐一罗列了“全国(上世纪)70年代至今经济发展变化图”、“三甲医院住院病人费用变化图(表)”、“急诊留观费用变化图(表)”、“三甲医院门诊费用变化统计表”以及自己的“求诊经历的简单介绍”、“对当前医疗腐败问题的见解”和“医药整改和展望的建议”等等,可谓内容详尽,用心良苦。 从中可以看出,从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医院门诊心电图检查费”变化曲线为: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是1元钱,80年代末为3元,90年代末为10元,1998年到现在是10-30元,30多年间费用翻了30倍。从“挂号费”一项来看,80年代前为1角钱,现在是3元、5元、10元、30元、50元等不同档次,如果按最高50元的“专家号”相比,挂号费用在30年间涨了近500倍。“心脏超声检查”以前是30元一次,在90年代以后由60元涨到180元,现在是320元;“小便常规检查”也由最初的1毛钱变成了现在的10元一次……此外,董老的调查还涉及了输液、检验、注射等近百种名目,费用变化详细周全,涨幅一目了然。 董老告诉记者,他的这项调查历时3年。而萌发调查的念头也是由于自己的两次就医挨宰经历。 简单心愿 能给政府提供参考 “这些调查数据都有据可查。”董称,他为了列出这份详细清单,几乎访遍了成都各大医院,甚至到内江、资阳等地的医院展开调查。他的调查还得到了老伴的支持,他老伴曾经是成都一家大医院的药房主任,对药品价格变化和一些门诊、住院诊疗费的变化也比较清楚。 在董老的这份调查中,还附上了自己对解决医疗行业腐败问题方面提出的一些建议。董老称,这个调查是他退休以来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他有个简单想法,就是希望自己的这份调查材料能发挥作用,能在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时,为他们的决策提供参考。 据《华西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