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创新的理论成果 科学的实践指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27 南方日报

  创新的理论成果科学的实践指南

  ——广东专家学者热谈学习《江泽民文选》

  编者按

  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江泽民文选》近日在全国出版发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的重要任务。联系实际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全面系统地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在学习中提高认识水平、推进实际工作,我们特约了一组专家学者的学习体会文章,供读者参考,敬请垂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李子彪(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研究员)

  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深入学习《江泽民文选》,就要牢牢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学好用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深化了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探寻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永恒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作了深入的运用和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这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提出,集中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并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从而实现了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系统回答了事关战略全局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取得中国特性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历史性飞跃,都以在系统回答中国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为重要标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等重大问题上,在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键问题,深化了我们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规律认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时代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思想武器,也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坚定不移、毫不含糊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坚持把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能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到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宝库

  钟坚(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宝库。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面临空前巨大的困难和阻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深刻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孕育、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和重大成果,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上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是我党继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又一思想理论宝库。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如关于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关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思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关于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的思想;关于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等等。特别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重要论断,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邓小平经济特区理论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在经济特区创办之初就曾参与过创办经济特区的决策和实际工作,是经济特区的早期创办者之一。1989年江泽民同志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一如既往地重视、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的工作,经常亲临经济特区视察,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经济特区的重要讲话。《江泽民文选》中关于经济特区问题的文章有两篇,一篇是《设置经济特区,加快经济发展》;另一篇是《经济特区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特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地位、作用、功能、发展途径、发展保障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经济特区理论,是我国经济特区在新世纪发展的行动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通观《江泽民文选》,我们不难发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其最本质、最深刻的东西,是贯穿其中的灵魂和主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据以形成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之所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同志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同时,进一步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与时俱进。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揭示,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也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建构作了理论铺垫。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内在机制。近一百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了剧烈和深刻的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洞察这种变化,并从理论上作出了回应。江泽民同志强调: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回答这些变化所带来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鲜明特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和军队建设等方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深化了对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党的建设规律的认识。通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方面的内容,既体现了时代性、把握了规律性,又富有创造性,充满了创新的气息;既坚持和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观点,又有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所在。江泽民同志强调,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回答和解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体系,需要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继续丰富和发展,这都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这些都是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

  温宪元(广东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研究员)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江泽民文选》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江泽民文选》真实地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地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

  《江泽民文选》内容十分丰富,学习《江泽民文选》要把一至三卷作为一个整体来准确把握。在全面学习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完整地把握其科学体系;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和丰富内容,系统掌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以及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要注重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意义等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的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

  在学习中我们要自觉地把学习《江泽民文选》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结合起来,同学习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认识。

  政治文明同等重要

  李江涛(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

  《江泽民文选》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一个主要的方面,是在我党历史上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命题。这不仅系统总结了政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现政治体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从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江泽民同志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出发,将政治文明看作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等重要,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结合。实践表明,离开了党的领导,政治运行就会迷失方向;而缺少法治规范,政治活动就会走向“任性”和混乱;压制民主,则不仅会危害到党的领导,而且会使法治环境变得恶劣,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发展的成效令世人瞩目。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础上,政治文明建设不仅有了物质条件上的支撑,而且有了实际发展和社会心理上的强烈需求,因而具有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现实基础。

  江泽民同志论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际上是将其看作一个系统工程。其中不仅包括民主与法治建设,而且涉及到司法制度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等诸多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各个方面改革的协调性,注意相互间的关系和影响,防止片面性,避免因改革的严重失衡而导致动荡和人心不稳。因此,无论推进哪一方面的改革,都需要坚持积极、稳妥、有序的原则,既不能搞“大跃进”,也不能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而应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注重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不断总结经验。事实上,自江泽民同志提出政治文明建设的概念以来,全国各地在这一重要理论的指导下,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都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各级政府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卓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起立法、决定重大事项、法律监督和人事任免、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常委会议事等一系列制度;司法制度改革也得到了稳步推进,通过引入质证制度、取消收容遣送规定等,有效地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以村民自治为代表的基层民主也得到健康发展,创造出“两推一选”、“村财镇管”等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民主与法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可以说,江泽民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指引和推动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各项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

  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萧新生(南方医科大学教授)

  执政党的建设,历来处于非同寻常的关键地位。早在苏维埃政权刚刚建立之时,列宁就明确指出:共产党执政后如何巩固政权“是一场严峻的考试”。列宁为此要求每个苏共党员要“用人类已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丰富自己头脑”,提高执政能力。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极富远见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为我党迈好执政的第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特别要求注意重视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问题,“不好好研究这个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坚持不了党的领导,提高不了党的威信”。江泽民同志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发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牢牢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理论探索。他多次强调指出:“我们必须继续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他特别告诫全党:“我们的事业最终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只有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来学习,才能领略《江泽民文选》的真谛。

  只有抓好党的建设,才能把中国的事情办好。1989年至2002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面临多重考验的时期。在国际上,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却在曲折中发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加紧实施和平演变战略,通过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各种手段进行渗透和遏制,企图颠覆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上个世纪后期,苏联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由于长期忽视自身建设,导致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执政长达70年之久的社会主义国家毁于一旦。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也因丧失执政地位,导致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人民政权付诸东流。在国内,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出现了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等多样化的新趋势。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又肩负起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使命。正是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严峻挑战,面对我们党所处地位、所处环境、所肩负任务的重大变化,江泽民同志创立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标志的党的建设的新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成就。江泽民的党建理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图:

  《江泽民文选》受读者追捧。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