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个体户为何越来越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9:47 浙江在线

  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了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据8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对这条呈下降趋势的曲线,在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眼中代表的是我国“不甚理想的创业环境”。他说,目前在我国,虽然创业环境已大有改善,但是,严苛的政府规制、沉重的税费负担、缺位的创业服务等仍在抑制创业活力。

  重新提起“个体户”这个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时出现的词汇,涌动心头的依然是一个时代所释放出的创富激情。这样一个词汇,标志着中国人从计划经济的“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话语方式中,终于开始能够走向市场经济所赋予的对自身命运的自主。然而谁能想到,在改革开放20多年之后,在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中,“个体户”却日益成为一个渐趋消亡的词汇。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不再需要“个体户”了吗?当然不是。市场经济不可缺少个体工商户这样的经济单元,而面对就业日趋艰难的现实,个体工商户更是维系社会稳定与民生之重的基础。

  公众创业热情不再,创富激情顿消,此种情形虽仍与计划经济体制不可同日而语,但因为出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才更容易地让人感到沉重。而且不能不提的另一个事实是,在个体户这个合法工商户减少的同时,城市里的无照摊贩似乎越来越多了起来,并随时处于与城管所代表的“主流”权力的对抗之中,不断真实上演的“猫鼠戏”俨然成为一大城市风景。

  分析这种现状的原因,周天勇所指的“不甚理想的创业环境”当然值得重视,但在我看来,除此之外,一个尽管数量巨大,但处于松散的、无组织同时也无法发出自己真实的声音的群体,注定在市场利益博弈的格局中处于弱势,并进而成为生命力脆弱的物种。

  这是一个事实: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之中,在社会利益日趋多元、各种利益群体日益分化的背景之下,广大的个体工商户却始终处于缺乏代言人的权益困境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地方,以代表个体户利益的商会组织与个体户群落的大小总是相得益彰的:商会越有力,经济愈充分。“温州现象”正是如此。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常常也是商会组织最健全的国家。如成立于1912年的美国商会是美国行业协会的总代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联盟,多年来一直扮演美国企业代言人的角色,在维护企业利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包括商会在内的各种中间组织的培育与完善,我们离一个真正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可能尚有不小的差距。


作者: 杨耕身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