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若无整体推进,一切“中产”皆可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1:08 浙江在线

  “2020年,四川省城镇中产阶层家庭的比重将达到56.5%,初步建立起比较合理和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这是国家统计局权威调查机构——四川省调查总队的大胆预测。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到20万元之间;家庭金融资产和财富在20万元到50万元之间;家庭拥有私家车和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他们认为,这三条标准,居其一者即属于“中产阶层”。(新华网8月21日)

  2020年还有14年的光景,但这种来自权威部门的美妙“预测”无论如何都是引人遐想的。只是,既为“预测”,而且还是“大胆”,难免让人在欣喜之余心里有所保留——事情真的会像权威部门预计的那样发展吗?14年间可能发生的变数调查部门都计算在内了吗?是否最终只是一个“想象的乌托邦”?在看到四川调查总队对“中产阶层”的界定之后,笔者不能不说,上述种种疑问并非杞人忧天、无事生非。

  从四川省调查总队对“中产阶层”的界定标准可以看出,他们仅仅是以财富论英雄的,仿佛只要达到某个数字,不管是谁就立刻成了“中产阶层”。毫无疑问,这种拜物教式的界定标准是简单、鲁莽甚至是粗暴的。财富多寡当然是界定“中产阶层”的重要参数,但却不是惟一的参数。归根到底,“中产阶层”是一群“人”的组合,而不是一堆冰冷货币的堆砌,他们的人文关怀意识、社会担当精神、知识高度、道德情怀、法制理念,等等,都是“中产阶层”的题中应有之意。惟其如是,所谓的“中产阶层”才能真正担当起承上启下、维护社会稳定的效用,否则,一切“中产”皆可疑。

  我们之所以必须强调“精神中产”的建构,不只是基于一种“人格完善”的理想,更是基于这样一种社会常识:“中产阶层”不是独立于整个社会系统之外的堡垒,如果富庶的“中产阶层”仅仅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狭隘而自私的存在,丧失了对弱势群体的眷顾和照看,丧失了精神向度的自我追逐和完满,那么,这个号称“社会中坚”的财富群体,不仅不能成为社会和谐的推进力量,反而会诱发社会断裂——底层群体因享受不到社会稳定的成果,将不可避免地走向仇视上层群体的道路。如果一旦矛盾激化,“中产阶层”势必首当其冲面临底层愤怒火焰的炙烤,到时,我们所津津乐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必然因此土崩瓦解。于此,社会稳定又从何谈起?“中产阶层”又如何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不管是从社会学还是从政治学意义上讲,一个“去精神化”的中产阶层都是不可想象的。那种以为有了足够的财富就可以安享太平盛世的想法,在一个失衡的社会,最终只会沦为一厢情愿的臆想,对一个人如此,对一个社会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才会说,若无整体推进,一切“中产”皆可疑。

作者: 张若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