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均衡师资能否破解择校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6:52 深圳晚报

  均衡师资能否破解择校难题

  沈阳1977名中小学教师换岗整合教育资源

  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报道每年暑期一过家长们便为了孩子们升学的事情头疼起来。先是要“择校”,“择校”之后是“择班”,“择班”以后不放心还要“择师

”。连日来,各媒体对于“择校费”征税和取消“重点班”的话题都十分关注;希望能寻觅良方解决“择校”难题。对此,沈阳市教育局想出了一个“妙计”——教师换岗。

  截至8月20日,沈阳的1977名中小学教师告别了原学校,到新学校报到。这意味着,新学期开学时,沈阳城区250多所中小学的师资将通过换岗来一次全新整合。这是沈阳教育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人事变动,目的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使在薄弱学校就读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教育。

  不过,目前山东的学生家长们可不能像沈阳家长那么省心。同一所公办小学,分设电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和普通班;只要家长“自愿”缴纳数额不等的“实验费”,孩子就可以享受不同的待遇。

  在广州,关于“择校”的问题则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从9月份起,广州对超出国家税收免征税范围的教育劳务收入开始征税。这便意味着,交完“择校费”还要为这笔费用交税。

  教师应走向社会

  人民日报评论说校际间师资配置上的差异是导致“择校热”的重要原因。此次师资流动之前,沈阳市通过两轮薄弱学校的改造,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沈阳市教育局人事处的郑卫处长说:“因为择校很大程度上是在‘择师’,在打好底子后,我们开始解决学校之间师资力量悬殊的问题。”

  沈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师资交流发挥了政府作为推进教育均衡化主体的作用,不仅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也有利于推进教师职业化的进程。教师真正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职业,有助于校际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理念、方法的创新。

  教育应均衡发展

  新华社评论说“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新问题,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

  法律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培训和流动,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县级人民政府编制预算,除向农村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外,应当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教育发展应守法

  信息时报评论说事实上,对包括非法收入在内的一切收入课税不仅是中国的法律精神,世界通行的做法也是如此。不过,其他国家虽然税务机关为了避免国税流失而尽职尽责,但执法等职能部门也在消灭不法收入方面殚精竭虑。但中国教育实情是:尽管义务教育一费制旗帜鲜明地将“择校费”与“赞助费”排除在外,但这两种占大头的收费名目却一直“合法”地存在着。对乱收费征税难免给人造成这样的错觉:乱收费可以创造税收,对政府来说也算是好事一桩!

  这显然会伤害到法治精神与公共利益。这些年来,教育界可谓夹着尾巴做人。面对社会各界的声讨,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措施以完善法律规章,但事实证明收效甚微。相信政府财政对重点与非重点的投入不再区别对待,但由于“择校费”、“赞助费”的“阴魂不散”,使得教育的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依然存在,教育不和谐的局面依然固若金汤。

  教育公平是前提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评论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要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统筹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发展的力度,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加强城市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学校之间的差距,有效解决择校问题、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切实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要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充分调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提高农村边远地区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教育的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要高度关注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问题和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上学问题,使他们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要坚决纠正教育领域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群众的教育负担,维护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本报记者金柱整理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