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桑美”否定“人定胜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17:35 南方网
  四川新闻网 潘凡平

  在这场超强台风狰狞面目的背后,是一派繁华刹那间的灰飞烟灭,是3万多间房屋的坍塌和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是81条鲜活生命的瞬间破碎和遇难者家属永久的伤痛。从废墟中挖出的一对母子,母亲拿着半块蛋黄派,另一半孩子还未咽下……

  似乎,有一把锐利的尖刀,在记者的心头划开一道猩红的伤口,泪水无法隐忍。但

是,大自然不相信眼泪,灾难还会再来,明年,后年,也许就在明天……

  灾难之后,更应该矗立的,是理性。

  人,不能胜天,也不必胜天。台风无法抗拒,战胜灾难的最好办法就是规避灾难,“惹不起,躲得起”。“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到抗台救灾中,就被诠释成一次又一次的人口安全转移。

  由于温州市委、市政府“大决心、大范围、大力度”的人口梯度大转移,在“桑美”来临前人口转移达54万,才使人口伤亡减低到较小程度。在采访中,一些老人不止一次对记者说,这么大的台风,我们一辈子都没见过,假如不是干部们硬要我们转移,我们早没命了。

  不堪回首的是,苍南县金乡镇河尾垟村41条被转移的生命,因房屋倒塌死亡,当地干部解释说,风力太大,风向怪异,几十年的小木屋没倒,容纳转移人口的这间钢筋水泥结构房子却塌了。记者发现,这间房子位于西向第一间,直面风口。据村民介绍,这间房子曾在几年前的“森拉克”台风中受创,后虽被加固,但质量显然有影响。当然,选择转移地点的干部们是善意的,农村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子可以说是最牢固了。匆促之间,无法找到更安全的安置点,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需要痛定思痛的是,我们务必在沿海每个村庄,建造至少一座统一标准的高质量台风转移安置房。这些安置房,平时可作两委办公楼,台风来临时用于避险。

  另外,温州有百万外来人口,大多来自内陆,对台风危害性认识不足。各宣传部门应把有关台风的知识纳入日常宣传的范围,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台风的危险性。

  其次,有的老百姓想转移就转移,不想转移就不转移。我们尚未把紧急状态下的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没有强制措施和处罚决定。在一定程度上,一些科盲、法盲的冒险举动,无形中抵消着政府为防灾抗灾付出的巨大努力。

  倘若在沿海村庄都建造至少一座安置房,需要大量资金。靠政府拨款,财力够不够?百姓自筹,百姓有没有钱、愿不愿意?这些都是问题。

  没有经济发展,没有综合实力增强,一切都无从谈起。关键问题还是要发展。以改革促进发展,才能解决譬如台风带来的这些难题。

  目前,温州防汛抗旱体系还比较薄弱。尽管建设标准堤塘和移民安置点投入很大,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尽管市委、市政府在台风过后第6天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总结防御超强台风的经验教训,并对规避措施进行专题研究,但是没有强有力的经济为支撑,这些目标也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落实。

  事物总有两面性。灾难固然可恶,但也应该看到,正是灾难的长期挑战,铸就了温州人民的无畏精神和顽强的生存能力。台风和干旱,水的泛滥和对水的渴望,几千年来灾变不断,就是在与灾难的斗争当中,温州养育了自己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集体性的族群心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定程度上的灾变,激发了人们更强的生存与发展能力。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各个类型人类文明型制的诞生,盖源于挑战——应战的生存激活。正如我们在采访中所发现,在灾难中,更彰显了温州人那种顽强的精神、团结的精神,这一切,永远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