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贴上歧视标签的“农民工子女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20:00 光明网
陆志坚

  海口市同济学校今年秋季打算在初二年级单独设立“农民工子女”教学班,把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孩子分开教学。这一举措引发家长热烈争议,今天,该校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家长们各抒己见,意见不一。(8月16日《南国都市报》)

  在城乡一体化日趋现实的语境下,农村孩子已逐渐融入到了城市生活中,享受着与城市孩子一样的蓝天。而将农民工子女分开编班,无疑重拾了往日的歧视,为农民工子女烙

上了一种歧视标签。

  校方解释说,农民工子女进城后大都会表现出“水土不服”,诸如基础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自信能力弱等差异。尽管这种解释有一定道理,但根本不足以此来分班的理由。可以说,城市孩子有城市孩子的优势,但农村孩子同样有农村孩子的长处,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弥补个性上的缺陷,这才是相得益彰的教育。

  而且,校方称此举可以避开来自于城镇学生的歧视,还可以避免教师在混合班级中对城镇学生和农民工子女另眼相待。这种理由更近乎荒唐可笑。教会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体谅、相互关心,这是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孩子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书写崇高还是卑微,取决于学校教育。倘若因学生间的歧视而分班,这显然是推卸了自身教育不力的责任。而作为教师,倘若对部分学生“另眼相待”,更是违背了自身的职业道德。

  不排除城里孩子会对农村孩子滋生某种歧视心理,但这终究只是个别现象。如果将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那么就为这一个班、一个群体盖上了身份烙印,无异于提醒孩子,你出身于农民工家庭,与城市孩子就有差别。这样一种心理压力不但抑制了孩子的个性,更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永久的伤痛。

  正如有专家所说,单独编班最大问题就是让农民工子女感到与城市孩子不一样,产生低人一等、二等公民等不良情绪和心理,从而增加心理压力,特别是在遭到别人嘲笑时,那些自尊的孩子甚至会对社会产生敌意,不利于城乡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不利于彼此帮助、共同成长。

  “小手拉小手,成长路上大步走”。显见,那种将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的作法,其实质就是教育歧视、教育不公的延续,并非真正的平等教育,实不可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