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术争鸣不应有“杀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1:35 光明网-光明日报

  最近,方舟子先生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学史上的决斗》一文,里面讲述了涉及科学家的两次著名决斗,然后他说:“我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哪位科学家为了一个科学问题而要求用刀枪来决定胜负。这需要两个当事人都一样的疯狂才行。即使发生这样的决斗,其结局也与科学的结论无关。科学的结论是要靠证据和逻辑来确立的,而不是靠玩命,比赛谁更有胆量、运气更好。”想来这是对近期他与“哲学乌鸦”黎鸣先生之间那场论争的一个回应,同时也牵出了关于学术争鸣的原则问题。

  回顾方黎之间关于数学难题“四色猜想”的争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场真正的学术争鸣,因为从一开始,双方就未曾对学术问题本身进行讨论——先是黎鸣发文宣告自己受到老子“三生万物”的启发而证明了“四色定理”,却未公布证明过程,接着方舟子凭着经验和直觉对此进行质疑,批评“数学狂人”的狂妄之举,然后黎鸣再次刊文予以回击,称对方不要做中国科技事业的“杀手”、“二流子”,方舟子再“接招”……如此数个回合之后,黎鸣选择了一个极富挑逗性和冲击力的解决方式:生死对决。他说:“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败,黎鸣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照协议,文明地进行自杀。”正是这个要求文明对决的邀请将原本就已经陷入口水大战的争论,推到了血腥的边缘,因而也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如今,方舟子的表态总算使这场争论不致于沦为离谱的闹剧,也为日后的学术争论提了个醒。

  学理问题的解决总免不了争论,这是学术进步的惯常方式。不同观点之间的互动,往往能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和解决之道,进而获得真知灼见。在这个过程中,理性、真诚和宽容是讨论各方最应具备的学术品格。人们通常说“摆事实,讲道理”,这既是讨论的方法又是讨论的态度,因为它意味着人们怀着一种平等的心态,通过证据和逻辑的力量来决定对错问题。如果学术探讨的一方或双方缺乏这种学术品格,争论就难免会蜕变成相互揭短的人身攻击,讥讽、谩骂乃至拳脚相向。像此次方黎争论之中,方舟子也许不该在尚未看到论证过程之前就批评开了,对尚未公诸于世的研究成果多所指摘;而黎鸣亦不该离开学术问题本身而大倒不被理解和屡遭“诬蔑”的苦水,甚至想出“文明自杀”的办法来消除“无聊之极,丑陋之极,而且更愚蠢之极的口水战”,结果导致双方恶语相对,学术争鸣的理性精神荡然无存。这恐怕是谁都不想见到的后果。

  

学术争鸣不应有“杀气”
学者之间的讨论最应以“理性”见长。这种精神是从追求真学术的纯正心态里生长出来的,倘若学者自身私心杂念缠身,学术讨论恐怕就难以走上正轨。很多人不为道理而争,却是直接奔着名利而去,于是原本可以就事论事的文章变成了寒气逼人的伤人匕首,似乎谁最尖酸刻薄谁就能获得最后的胜利。这样的“杀气”对于学术而言是一种莫大的伤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