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绝壁上的天梯人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6: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绝壁上的天梯人家
马是当地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
绝壁上的天梯人家
住茅草搭建的土屋。
绝壁上的天梯人家
学生课间喝水。

  走进大渡河大峡谷绝壁上的天梯人家——古路村,我们接受了一轮灵魂上的洗礼!古路村位于大渡河大峡谷入口的绝壁之上,是个500多人的彝族村落。一直以来,他们依靠双手,顺着几乎垂直的陡岩和树藤与外界保持着往来。

  如果不是日益发达的资讯,有关古路村的一切将继续停留在人们口耳相传的话语中。

  通行:

  藤是路 手是脚

  ——这里有的女人一辈子没有下过山

  我们从汉源县城出发,沿乐西公路(这是一条抗战时修的公路,从滇缅后方运送到抗日前线的军用物资,大多走的是这条线),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后,我们到了大渡河大峡谷“一线天”的地方。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是大渡河大峡谷上的彝寨村落——古路村。

  两岸对峙,看不到顶的山峰和笔直的岩石,一股寒气从心底冒出。成昆线的“一线天”大桥就在头顶上,大约每隔20分钟就有一列火车在头顶上从“一线天”大桥上轰鸣而过。绝壁上依稀有条路,一条在山岩上凿出来的、不到40厘米宽的“路”。我们沿着它,历经艰辛之后,终于爬上了绝壁。

  申绍强,是我们在古路村见到的第一人。当我们喊了一声“老乡,你好”时,正在锄地的他停下了锄头,露出憨厚的笑容:“你们好,请到屋里坐。”他像招呼老朋友一样。其实,我们从未见过面。热情的申绍强坚决留我们当晚住在他家。

  晚上,申绍强和他79岁的老父亲申国金向我们诉说这里的故事。

  为躲避战乱,先祖迁徙到了这深谷绝壁之上。祖祖辈辈都生活这里,已经不知有多少代了。

  古路村的人要到外边去,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从悬崖下到大渡河边。“其实那不是路,陡峭之处是用木棍结成的梯子,连木梯也不能搭建的地方则用藤绳。从前,我们下山,都是从山里采来像锄把粗的野藤子,把它拴在上面的树桩上,拉着野藤子往下移,而且身上还要背上几十、百把斤的山货,是背到山下用于换盐、布的。稍不留神,就会坠入陡崖,死无葬身之地。”

  申国金的口气很平淡,我们听得惊心动魄。在我们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情景:手是脚,藤是路,他们在千仞绝壁上走出了一条没有路的“路”。

  据说,古路村的小猪大多是从山下买回来的,但喂肥了只得自己吃,因为谁也没有办法把肥猪背下山。有的公牛,因为没有母牛配种而终老。从外地远嫁过来的媳妇,有的一直到死,也再没有回过娘家。即便是男人们,下山的机会也极少。

  直到20世纪60年代修筑成昆铁路时,工程队看到他们就像猴子一样在悬崖上荡来荡去,用钢板在“一线天”处焊起了一道道钢梯子,古路村的人才结束了在树藤上“荡秋千”往来的历史。2003年,政府出钱,村民出力,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路来,几十厘米宽的路,他们叫它“大路”,也有人称为骡马道。

  野藤——天梯——“大路”,古路村人走过了“古路”三部曲。

  学校:古路崖 云中荡

  ——篮球滚下坡捡回来要半天

  第二天,我们告别申绍强一家,直奔村小学的所在地古路崖。

  到学校的路依然在悬崖边上,路边上没有庄稼,没有树木,心里一直紧张。看到许多学生来上学,几乎都是“三只脚”走路,手里都有一根拄着的木棒,还有的拉住马尾行走的。

  古路小学有村里唯一的砖房屋,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学校教室用木篱笆围着,有一道破烂的黑木门挂在篱笆上。学校侧面的墙上有一句标语:“朗朗书声云中荡,彝苗成才固根基”。

  “云中荡”三字用在这间悬崖绝壁的古路小学,显得特别贴切。

  下课了!同学们涌出教室玩耍。小学唯一有的体育设施是一个篮球架,球场是泥地的,设在靠山的一面,整个球场只有几十平方米大小,说是篮球要是滚到山下去了,要花半天时间才能捡回来,所以一般不打篮球。

  下课后,学生就在狭窄的校园里玩耍,女孩子跳橡皮绳,橡皮筋断了又接,打了无数的疙瘩。男孩则趴在泥地上玩抓小石子游戏。厨房边有一根塑料水管,用铁丝拴着,在烈日下,许多小孩放开铁丝,将水管对着嘴巴喝水,由于压力过大,水花溅到脸上、衣服上,而他们看来是习以为常,没有一丝惊慌。

  我们问孩子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时,没想到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说,“到山下去看火车”、“坐火车”、“开火车”。山下的火车站离这里不远,成昆铁路甚至就在他们家地下的隧道中穿过,虽然常常听到火车的汽笛声,但却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的火车。不仅是孩子们没有见过火车,就在骡马道没有修通以前,好多畏于险途的妇女和老人也从来没有见过火车。因此,看火车就成了孩子们的最大心愿。

  渴望:有了路 还想有电

  ——星星点灯的日子还要过多久?

  从古路崖往下走,“大路”修通了,古路村人开心了,但古路村人还有一个共同的渴望:——有了路还想电,而且渴望特别强烈。

  “现在要是哪个领导让我们这里点上电灯,我就喊他爷爷。”当地村民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里有手机信号,但不通电,村上的干部有手机,他们只得一次就买了好几块电池。用完后,就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跑下山到峡谷里的长河坝火车站去充电。电池充电的时候,他们就躺在候车室里睡觉等候。当晚,我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数码相机和笔记本电脑要充电,我们只得摸黑下山。

  村民向成宣便给我们做了一个火把,火把很别致,啤酒瓶装上煤油,再用棉花做了一根灯芯。“我会一直看着你们,如果走错了,我就喊。”在啤酒瓶火把的照耀下,我们走到了半山腰,回望向家,房檐下的油灯依然亮着,他的声音远远传来:“你们慢走,过两天再来耍!”

  背着沉重的设备和行李,我们踏着月色,在大峡谷的绝壁上一直走到次日凌晨1时左右,才到了通电的地方。

  在路上,我们遇到了一个叫申其全的人,他家住在流星古路崖,一个诗意的地名。他帮人盖房子喝了酒回家,他说:“流星古路崖不通电,晚上只有看着月亮数星星。”

  返回都市,远离大渡河峡谷,但大渡河涛声依旧,大峡谷历历在目。去年,《中国国家地理》将大渡河大峡谷评为中国十大最美的峡谷之一。

  而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峡谷的彝族同胞,也许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竟然身处在“中国的十大最美的峡谷”之中。他们“得陇望蜀”的要求很简单,点上电灯,看上电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